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118章 兵败如山倒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123 2024-05-30 14:37

  皇太极冷冷的看着前方,低声道:“解决了科尔沁之后,再趁势横扫草原,彻底的解决草原之事。”

   皇太极雄心满满的看着前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横扫草原之后,那些大汗台吉跪在自己面前求饶命的场景了。

   想象虽然很好,可现实却很残酷。

   莽古尔泰看着距离自己这边不到五十步的科尔沁士兵们,怒吼道:“弓箭!”

   正蓝旗率先将弓箭从马背上取下,张弓搭箭,朝着前方射去。

   其实,女真人的骑射本领远不如鞑子。

   女真人在平地上骑射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可在马背上,也就只比这个时代的明军强一点。

   吴克善也不甘示弱,当他看到前方张弓搭箭的正蓝旗士兵时,也怒吼道:“弓箭!”

   两方几乎是同一时间松开弓弦,只见整个战场上弓弦颤抖的声音不绝于耳。

   箭矢的破空声也响彻不停。

   两方的箭矢如同蝗虫一般,朝着对方的战阵中落去。

   正黄旗这边向着兵甲之利,硬扛着科尔沁部的箭矢朝着前方冲去。

   毕竟科尔沁部的箭矢基本上都是些铸铁箭,而铸铁箭硬而脆,根本就穿不透身着好几层铁甲的正蓝旗马甲兵。

   而科尔沁部这方的人马身上几乎就只有一层薄薄的皮甲,根本就挡不住正蓝旗精钢打制的剪头。

   科尔沁部的战阵中,箭矢入肉的声音不停的响起。

   吴克善趴在马背上,回头望去,只见无数身中箭矢的士兵朝着马下摔去,从而被后面赶上的踩成肉泥。

   正蓝旗的箭矢使得科尔沁部的攻势为之一滞,整体的速度慢了不少。

   而正蓝旗这边只有寥寥几个倒霉蛋摔落马下,其他的完好无损。

   他们有的身上插着七八根箭矢,可依然没有皱眉。

   科尔沁部的箭矢对正蓝旗这边根本就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双方的速度很快,快到只放了一轮箭,就相撞在了一起。

   莽古尔泰左手紧紧的握住马缰绳,他高呼一声,“杀光他们!”

   随即一拉马缰绳,直接向着迎面而来的一个科尔沁士兵撞去。

   莽古尔泰的战马要比寻常的战马高出一个个头,而且身上还披着铁甲。

   所以说,这冲撞力非常大。

   直接那个冲过来的科尔沁士兵连人带马直接被莽古尔泰撞飞。

   马上的士兵直接从战马上摔落,被后方冲来的踩成肉泥。

   莽古尔泰挥舞着右手的长刀,向着科尔沁部的士兵而去。

   一个从莽古尔泰侧面而来的科尔沁部士兵手持弯刀,趁着莽古尔泰没有注意到他时,用尽全力,向着莽古尔泰劈去。

   “嘭!”

   弯刀劈在莽古尔泰身上的棉甲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一刀,只在莽古尔泰的棉甲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痕迹。

   这个科尔沁士兵手中的铸铁弯刀根本就破不开莽古尔泰身上的棉甲。

   莽古尔泰转过身来,看着这个科尔沁部士兵,冷哼一声,随即一刀劈去。

   刀光一闪,血肉横飞,这个科尔沁部士兵被莽古尔泰一刀劈成了两半。

   吴克善手持精钢打制的弯刀,一刀划在一名迎面而来的正蓝旗马甲兵的脖子上。

   普通的正蓝旗马甲兵身上的棉甲根本就不能和莽古尔泰的相提并论,吴克善的弯刀直接将其脖子上的棉甲划破,

   那锋利的刀锋直接砍在了正蓝旗马甲兵的脖子上。

   脖子处的大动脉被挂断,在体内强大压强的冲击下,鲜血从脖子处不断的喷射而出,瞬间便将整个棉甲染红。

   吴克善一把抹掉脸上的鲜血,提起弯刀再度向前冲去。

   正蓝旗的马甲兵乃是百战老兵,仅仅和科尔沁部士兵冲撞的一瞬间,在气势上就已经将科尔沁部的士兵给压住了。

   “长生天的子孙们,三百年前咱们能将女真人杀得几近灭族,今天也一定能杀光他们,草原上的雄鹰们,给我杀!”吴克善高举弯刀,振臂一呼,向着前方冲去。

   莽古尔泰在不远之外,听着吴克善这话,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鞑子和女真人乃是世仇,这是众所周知。

   三百年前,在成吉思汗和南宋的夹击下,建立没多长时间的大金国瞬间灰飞烟灭。

   无数女真人死在了成吉思汗的手下。

   就连那些投降的人马,也被其屠杀殆尽。

   当时的女真人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被大元的人马直接赶出了中原大地。

   但大元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们,一直将他们追到大兴安岭之地。直到他们躲进了白山黑水之间时,才将军队撤了回去。

   从大金国灭,一直到红巾军起义之前,女真人都只能仰仗大元的鼻息。

   曾经一度辉煌的女真人文明也被草原上的人马以暴力的手段彻底摧毁。

   从此之后,女真人彻底的陷入了蛮荒、愚昧当中。

   而女真人也一度陷入几近族灭的边缘。

   如果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收留他们,那到现在,他们也只是丧家之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