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791章 立储大典(下)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131 2024-05-30 14:37

  那些站在赵铭宇旁边,伺候赵铭宇的太监宫女以及讲解礼仪的礼部官员也发现了赵文。

   赵铭宇看着赵文,一脸笑容的朝着赵文跑了过来。

   那些太监宫女以及礼部官员也急忙跟在赵铭宇的身后。

   “爹!”赵铭宇朝着赵文行了一礼,开口叫了起来。

   “不错,明天就是立储大典了,今天的状态怎么样?”赵文笑着问道。

   跟在赵文身后的陈东来看着这个样子,只能感叹一句,赵文对自己的儿子实在是太好了。

   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哪个皇帝会像赵文一样,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

   “差不多了,我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赵铭宇说道。

   赵文点点头,“今天将所有的事情都熟悉一遍,以免明天发生什么意外!”

   “爹,您就放心吧,明天不可能会出现意外的!”赵铭宇说道。

   “但愿如此吧!”赵文长出一口气,接着说道:“行了,我先走了,好好熟悉各种礼仪吧!”

   赵文说着便离开了赵铭宇这里,去了坤宁宫。

   在坤宁宫待了一段时间之后,赵文又回到了御书房中,开始处理政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夜色逐渐降临。

   今天夜晚和往常的夜晚不太一样,今天晚上的宣镇当中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夜市,甚至连行人都几乎没有。

   整个宣镇被近卫军的士兵戒严了,宣镇的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近卫军的士兵。

   除过近卫军的士兵之外,还有殿前司和五军司的人手。

   这些人在大街小巷当中不停的巡逻着,以防止有人破坏明天的立储大典。

   深夜,赵文忙完了一天的活,回到了寝宫中睡觉。

   明天就是立储大典了,所以赵铭宇就算想要睡觉,也不可能睡得着。

   赵铭宇静静的躺在床上,没有任何睡意。

   皇家的孩子通常早熟,赵铭宇也一样。

   年幼的赵铭宇知道立储大典对于他来说是什么事情,也知道立储大典有多重要。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丑时,伺候赵铭宇洗漱穿衣的太监宫女们敲响了赵铭宇睡觉的房门。

   赵铭宇从床上站了起来,将房门打开。

   太监宫女们鱼贯而入,进入了房间里面,开始伺候赵铭宇洗漱穿衣。

   半个时辰之后,赵铭宇换上了崭新的太子服。

   与此同时,文武百官也开始朝着皇宫的方向进发。

   没多长时间,满朝文武们以及各地前来观礼的人员便来到了皇宫外面的广场上,静静的等候着宫门的打开。

   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一天当中的第一抹阳光照到大地上时,宫门在阳光的照射下缓缓打开。

   宫门打开之后,由皇家近卫军组成的仪仗部队从宫门中缓缓走出,站在东西两侧。

   这些仪仗部队身上穿的军装是传统的军装,身上的铠甲也是明光铠之类的铠甲。

   铠甲是鎏金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

   站在广场上的官员们鱼贯而入,来到了金銮殿外面的广场上。

   除过这些官员之外,还有从草原而来的观礼人员。

   金銮殿外面的广场上站着整整齐齐的两对仪仗卫队,这些仪仗卫队的装扮和之前的差不多。

   除过仪仗卫队之外,还有乐队,以及经过训练的虎豹猛兽。

   因为赵文喜爱大熊猫,所以在虎豹猛兽那里还有大熊猫。

   广场竖立着数量众多的国旗,在风的吹动下,旌旗招展,猎猎生风。

   金銮殿外面的台阶被称为丹墀。

   在丹墀南边,有奏乐的乐队,由和声郎指挥。和声郎是教坊司的官职名,在大明的时候,属于教坊司管辖,主要掌管音乐。

   赵文登基之后,废除了教坊司,将其改为礼部管辖。

   鼓乐、仪仗等等带着册立诏书前往东宫,迎候太子。

   文武百官身穿官服,根据官职品级高低,分成文武两列,站在金銮殿外面的广场上。

   尚宝卿、侍从侍卫官一起恭恭敬敬的前往谨身殿奉迎皇帝。

   赵文身穿登基时候穿的衮服,静静的坐在谨身殿中。

   赵文看着前来谨身殿,恭请他的官员,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赵文还不能起身,还要等到赵铭宇到来之后,才能起身前往金銮殿。

   没多长时间,赵铭宇穿戴整齐,来到了谨身殿外面。

   赵铭宇站在谨身殿外面的广场上,冲着谨身殿里面高喊:“儿臣赵铭宇,恭请父皇!”

   赵文听着从外面传进来的声音,并没有起身,依旧静静的坐在那里。

   “儿臣赵铭宇,恭请父皇!”

   赵铭宇的第二道声音响了起来,可是赵文依旧没有起身,

   “儿臣赵铭宇,恭请父皇!”

   第三道声音响了起来,此时,站在谨身殿中的官员们也高呼:“恭请陛下!”

   赵文终于站了起来,在近侍的簇拥下起身离座,来到了谨身殿的外面,坐上早已经准备好的车架,朝着金銮殿而去。

   赵铭宇跟在赵文队伍的后面,朝着金銮殿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