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229章 请宋应星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074 2024-05-30 14:37

  万景瑜手中拿着一支毛笔,在桌子上的宣纸上写写画画,宋应星坐在对面,不停的说着。

   宋应星每说一句,万景瑜就写一句。

   片刻之后,万景瑜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宋应星,“先生,我还是有一些不明白。您有如此大才,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如果您接着参加科举的话,定能中个进士。

   我大明也不是没有大器晚成的例子,虽然先生数次会试失利,但以先生之才,还是能考中进士的。”

   宋应星笑着摇摇头,缓缓说道:“我的志向不在科举上,我想编写一部包括农业、水利、制造之法等等方面的一本书籍。

   当年我五次进京赶考,全都落败。从那以后,我对科举的心就死了。

   如今的科举文章,全都是夸夸其谈的虚言。动辄圣人论,圣人曰,将圣人的话天天挂在嘴边。

   试卷上稍微有一点其他的东西,就会被落黜。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倘若圣人说的有用,那我大明为何会到这种地步?”

   宋应星长出一口气,站了起来,他看着坐在凳子上的万景瑜,缓缓说道:“如今的士大夫读书人一个个的只会夸夸其谈,说起大道来,滔滔不绝。可是对于具体实施的办法呢?一个个的什么都不知道。

   前年的时候,建奴入寇京畿之地,围攻京城。那时的满朝官员怎么不说了呢?一个个的这么能说,怎么不说的让建奴退兵呢?

   倘若不是那个龙门堡守备,京城之围能这么容易的打赢吗?

   如今的士大夫读书人,论起嘴皮子来,一个赛一个的能说。可是他们有几个知道衣服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又有几个知道麦苗和韭菜的区别?又有几个知道用什么样的铁打造出的兵器更加锋利?

   一群只会高谈阔论之辈,于国何益?不干事实,如何中兴家国?”

   宋应星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慷慨激昂的说道。

   历史上的宋应星五次进京赶考,五次全都落黜,五次落榜的原因其实就和他的文章有很大的关系。

   他的文章不像别的举人那般,通篇都是空洞无比的圣人言。

   他的文章中都是讲求实学,然而这种文章在当时根本就不被考官喜欢,所以被落黜也实属正常。

   会试失败之后,宋应星就回到了老家,开始为编写《天工开物》做准备。

   在编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贫穷和不被人接受。

   他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写道: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意思就是,想加以验证而没有足够的银子,想和人谈论真假,却没有地方。

   尽管这样,宋应星还是在崇祯七年完成了这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

   可惜,《天工开物》完成之后,宋应星因为穷困,差点没能将其刊印出去。一直到崇祯十年的时候,在朋友涂绍煃的资助下才将其刊印出来。

   当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虽然大明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喜欢空谈,可也有不少人对《天工开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宋应星也因此当上了毫州知府。可是此时已经到了崇祯末年,宋应星当了没几年官,李自成就攻入了京城。

   当南明被建奴击败之后,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服毒殉国。

   宋应星则回到老家,当了一个教书的老师。

   在乾隆年间时,乾隆大兴文字狱,《天工开物》也在这一期间被当权者以“其乃前朝之言,恐有谋逆之意”的理由,将其全部销毁。

   从此,华夏大地上再也没有了《天工开物》这一本奇书。

   可笑的是,当《天工开物》传到倭国、以及西方国家时,瞬间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天工开物》对当时西方国家的生产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农业革命。

   后世的外国学者对《天工开物》这本书的评价非常的高。

   倘若不是后世在岛国发现《天工开物》的原本时,恐怕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华夏的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本奇书。

   当然,此时的宋应星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现在的他还正在游历大明,为《天工开物》做着准备。

   当宋应星说那番话时,赵文就已经站在了门口。

   他并没有立刻进去,反而站在门口听着宋应星的话语。

   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也浮现出历史上《天工开物》的事迹。

   赵文看着房门,长出一口气,随即缓缓的敲响了房门。

   “谁啊?”

   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房间中传来了宋应星的声音。

   赵文道:“我听说奉新宋应星在此,特意前来拜见!”

   “拜见我?你进来吧,门没锁。”

   赵文闻言,让赵大牛等人在外面等候,自己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你来拜见我?”宋应星站在房间中,一脸好奇的看着赵文。

   赵文看着宋应星,仔细的打量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