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长坂坡开始

第357章 元直军师笑了(万更求订阅求月票啊)

从长坂坡开始 秋来2 2103 2024-05-30 14:38

  生病中的蒯越,动用他那还没有完全糊涂的小脑瓜,建议横野将军徐公明坚守不出,就等着刘关率人前来攻城。

   利用襄阳城坚固的城防来消耗他们的士卒。

   赤壁大败,曹军只能转攻为守,已经丧失了几乎全部的水军,南郡的情况又不容乐观。

   除了江陵城、当阳二县,其余各县,皆是落入孙刘他们两家之手。

   如今关羽沿着汉水进军,拿下宜城,虎视眈眈的瞧着襄阳城,更是惦记着襄阳郡。

   如此情况之下,据城而守,方为上上之策。

   徐晃一时也没有好法子,尤其是他搞不清楚江陵城曹仁那里的情况如何,也不知道乐文谦他怎样了!

   只能派人不断的打探,还要防止那些信使被敌军截杀,或者迷了路,要不就被其余山匪、蛮夷看上他的马,便半路给杀了。

   消息的传递,并不能立刻传到。

   这期间就能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人为能够控制得住的。

   信息差,在双方作战当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谁手里掌握的信息更加充足,谁便能先人一步,取得最终的胜利。

   徐晃只能按下心中的忧虑,听从蒯越的建议,贸然出兵离城与刘关二人野战,才算是趁了敌人的意。

   这点,一定要极力避免,文谦他就是栽在了这上面。

   蒯越心中忧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愿丞相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今荆州当真是元气大伤,若是丞相他在加重赋税与徭役,整个荆州怕皆要投入刘玄德的麾下了。

   赤壁之战过后,中原损失大量的人口。

   曹丞相就想着用边境之民填充中原的缺口,同时不能让孙刘两家把边境百姓掳掠到他们的治下。

   一个是故土难离,在一个他们本就是从中原腹地好不容易逃难至此,有了些许基业。

   难道又要放弃,回到中原去当军户种粮吗?

   想都不要想,荆州的百姓与荆州的士人的需求不一样,他们宁愿往更南边的荒芜之地迁徙,也不愿意回到中原去。

   先不说迁徙路上会死多少人,单单回去之后,那日子便会更加不得劲了。

   刘皇叔在宜城开仓放粮的消息早早的沿着汉水两岸传播开来了。

   尤其是一直派人盯着关家父子动作的江夏太守文聘,也得到了这一条消息。

   “父亲,关羽他已经率领士卒进驻宜城了,这对我们是好机会啊。”

   文休立即抱拳请战道:“莫不如趁机拔了他的汉津渡口营寨,重新收回荆城、戊城,杀了支持刘备的大小官员。”

   文聘却是坐在主位上道:“休儿,你说百万斤粮食是真是假?”

   “我觉得是假的,若不往大了说,他关羽上哪去找如此多的粮食来。”

   文休觉得不可能,绝没有百万斤之多,如此噱头,就跟当初丞相诈称麾下有百万士卒一样。

   都是用来晃人的,哪有百万斤粮食去让刘备开仓放粮。

   他刘备手里的粮食够吃吗,他就放粮?

   文聘刚想点头认同,就听一旁的侄儿文厚道:“叔父,我倒是觉得兴许真的有百万斤粮食。

   他刘玄德的名声举世皆知,而其二弟关云长也是天下一等一的武将,他焉能会给他大哥身上泼脏水。

   说不准关云长他真的拿到了百万斤的粮食,但是却惧怕襄阳城的乐进将军率军来攻,或者烧毁,所以才会叫百姓前去。”

   “我可是听闻乐进将军他已经把南郡各县的粮食全都运输到了襄阳城,连宜城都不能幸免。

   现在宜城传出了百万斤粮食,他从哪里的来的?”曹休对于性格温吞的堂弟,很是看不上。

   “兴许是世家的粮仓,有个几千斛实在是正常的很。”

   文厚皱着眉头仔细实说道:“尤其宜城还是蒯家与马家的地盘,叔父也知道,蒯家自从刘景升在的时候便受到重用。

   等到转换门庭,也是蒯越他受封赏最高,尤其是曹丞相曾经说过,他不喜得荆州,但喜得异度。

   蒯家经过多少年的积累,家中存粮可不止百万。

   莫不是关羽他洗劫了蒯家的粮仓,亦或者蒯家要投效刘皇叔?”

   侄儿的这番话倒是有理有据,若百万斤粮食是真的,那抢了粮食,便能充实江夏郡的口粮了。

   至于蒯家与刘皇叔勾结或者投效,在文聘看来,这机会是不可能的事情。

   少主刘琮他举州投降曹丞相,这里年受益最大的便是蒯越,若是他在想转换门庭,那可真是失了智。

   “既然真的有百万斤粮食,父亲,那我们就更不能枯坐江夏,无动于衷了。”

   文休颇为激动的说了一句。

   文聘不可置否,随即看向一旁身体康复的亲儿子:“岱儿,你觉得此事该当如何?”

   文聘有意培养这三个后辈,每次出征或者作战,都要考校他们一番。

   文休他性格冲动,但身手勇武,适合冲锋陷阵。

   文厚他性格懦弱,喜爱读书,做事思前想后,考虑的全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