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长坂坡开始

第918章 七路大军北伐

从长坂坡开始 秋来2 2153 2024-05-30 14:38

  “陛下。”法正拱手说道:“无论曹丕是否会上当。

   我们表面上暂且按照攻打洛阳,来兴起大军,让促使曹丕亲征来与我们争夺洛阳。”

   刘备颔首,此言在理。

   曹丕刚刚登基为帝,定然会想像其父一样,夺取大汉的整个天下。

   如今洛阳作为陪都,被围困,加之又有哗变之危险。

   他若是再不派军前来解救,天下人皆会以为他是畏惧自己。

   那这新帝威严何在?

   “关小将军,你可有良策?”

   法正看着关平笑了笑,对于一步一步靠着实打实的军功升上来的人,他晓得关平早就胸有腹稿了。

   等他说出来之后,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给他查漏补缺。

   关平也不推脱,站起身来开口笑道:

   “实不相瞒,北伐之事,我一直都在谋划,

   而且我也一直都按照诸葛丞相的隆中策进行规划。”

   隆中策的产生背景,是曹操北征乌桓,刘备兴复汉室的可能性虽然存在。

   即使刘备仍然企图积蓄力量,伺机进攻曹操,但当时的天下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

   曹操挟天子之命,号令诸侯,实力越战越强,即将结束群雄割据,统一北方。

   大汉天子则是继续留在许都“蒙尘”。

   刘备奋斗多年,无奈退出北方,剩下的兵力仅有数千,连地盘都没有了,实力是越战越弱。

   他与曹操走了一个相反的道路。

   诸葛亮回顾群雄逐鹿到北方基本统一的历史,考察了战争的基本经验,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人谋在战争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从实际出发,除了刘备,天下还剩下六股势力,北方的曹操、韩遂、马腾、公孙度。

   南方的孙权张鲁刘璋,并且他预言唯有曹操孙权势力都继续存续下来。

   故而隆中对的第一阶段是依次占据荆益二州,壮大自身实力。

   赤壁之战后的数年,隆中策的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完成。

   刘备接连吞并刘璋张鲁马超韩遂孙权的地盘,得到壮大。

   曹操越战越强的路子,终于也被刘备给走通了。

   第二阶段就是对曹操的战略防御,改为战略进攻。

   天下有变,则遣一上将兵出宛洛,将军(刘备)亲率益州军进攻秦川。

   这个战略按照三兄弟目前的实力而言,已经急需发生改变。

   诸葛亮瞥了关平一眼,知道他有话说。

   “隆中策计策兵分两路,如今我们占据江东,也可多路分兵进攻曹丕。”

   关平顿了顿笑道:“马孟起将军已经占据虎牢关,按照占据曹丕支援洛阳守军的必经之路。

   有庞军师在,定然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此为计划中的一路,未曾设想拿下洛阳就轻易办到了。

   我的战略意图是,水军从建业出发,到达广陵,

   兵分两路,我率军掩护陆逊率军悄悄出海,绕到徐州沿海地区,肆机作战。

   第四路从襄阳出发,进逼阳城,做出威胁洛阳左翼的假象,来加重我军势要拿下洛阳的意图。

   第五路从合肥出发攻打谯郡,此地乃是曹氏政权故乡所在,故而较为难啃。

   但是只要啃下来,就能极大的打击曹魏政权。

   第六路从南阳出发,明面上兵峰直指许昌、洛阳,暗地里趁机攻略豫州等地。”

   关平指着地图向帐篷的众人解释道:

   “此次我军可在明面上,兴精兵三十三万,兵分七路,兴兵北伐。”

   (第七路就是刘备亲自带着这支队伍。)

   众将看着巨大的地图,只觉得战功在向自己招手。

   七路大军,主将已经被占四人,其余三个还有希望。

   魏延当即挺身而出说道:“陛下,某愿率军攻克谯郡。”

   诸葛亮却是摇着羽扇笑了笑:

   “文长勿要太过心急,我观定国的略过还未曾说完,且再先听听。”

   众将纷纷侧头看向关平,关平莞尔一笑:“倒是瞒不过诸葛丞相,我方才所言皆是明面上的。

   可是自古以来,战事的发生不止是在前线的两军相争。

   也需要谋划其内部的分解,以及中间势力的支持。”

   第八路则是联系一直挂机的辽东太守公孙家族。

   “公孙家族盘踞辽东,威震异族,如今当家做主的公孙度。

   听闻他生病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成为阉人,不能治理辽东。

   其兄公孙康之子公孙渊,倒是一个可以利用联系之人。

   可暗中差遣他争取辽东势力,从而为覆灭曹魏作势,进攻幽州。”

   诸葛亮点点头,一直偏安一隅的公孙家族,也该用上。

   至少在声势上,能够震慑人心。

   特别是曹丕刚刚篡立,大家对于大汉还是有着相对的情感的。

   如今对曹丕就该利用讨伐王莽旧事,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

   争取大多数人,团结大多是人,让他们全都站在拥汉的队伍当中来。

   刘备连连点头,公孙家族是一招好棋,不管他真实作战能力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