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长坂坡开始

第297章 周幼平

从长坂坡开始 秋来2 2136 2024-05-30 14:38

  像这种夸人的事,孙权好歹也是一方诸侯,轮不到关平当面夸奖。

   但关平在背后,在他的手下面前夸奖推崇孙权一番,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套路了。

   而且效果会更好!

   关平是真心的期望甘宁能把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孙权。

   如果孙大帝能够一直把目光放在合肥,那是再好不过了。

   作为盟友,关平有义务时刻帮助盟友修正自己的战略目标。

   即使将来万一有一天要用到物理修正法,即用棍棒迫使孙大帝他冷静下来,安静的坐在那里听自己讲道理,也是一种应对手段。

   不管如何,甘宁终究觉得还是应了一声。

   总不能自己承认率先掀桌子发怒,关平他这是在阴阳怪气讥讽自家主公。

   见甘宁总算是应了一声,关平面露疑色:“难不成甘将军觉得我说的不对?”

   “我不怎么了解合肥的局势,还望关小将军为我解惑。”

   甘宁急忙找补了一句,实在是自家主公的战绩不忍直视,他也不好说知道的太清楚。

   自家主公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不能堕了主公的威名!

   “赤壁大战后,吴侯能够率兵攻打吴侯,当真是出乎意料,在我看来,实在是一招妙棋。”

   “妙棋?”

   “对,当真是妙棋。”关平给甘宁灌输加科普道:

   “在黄河与大别山之间,自北向南依次有汴河、涡河、颍河、汝河及淮河上游主干等河流成扇形。

   这些河流的源头都深达中原腹地,下流汇入淮河,因而成为中原与东南之间的主要交通线路。

   南北相争,这些河流每次皆是双方战守之资,由中原趋江淮而临东南,由东南出江淮而图中原,都可藉这些河流为运输线。

   自中原南逼江淮,由汴、泗二水南下,可趋泗口,略淮东方向;

   由涡、颍二水南下,可趋涡口、颍口,略淮南方向。

   同样的,吴侯若是想要进攻中原,必定要拿下合肥,进而占领整个淮河。”

   关平这番话当真是鞭辟入里,听得甘宁都愣了。

   他以前就是想蹿得自家主公占据荆州后,在西进益州。

   益州乃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百姓富足,而刘璋暗弱,不是明主,可夺之,顺便衣锦还乡。

   至于淮河等地的战略,甘宁还未曾放进心里过,今日一听关平的话,对于淮南的战略也是颇为上心。

   他想起来了,主公的大兄孙伯符,便是想要攻打淮南。

   结果外出打猎思考如何攻占的时候,被刺杀身亡,自此搁置下来。

   主公继位以来,也是一直在与荆州对战,立志报父仇,杀掉黄祖后,报了父仇,此次又成功抵抗了曹操。

   那么现在主公实行的便是他大兄孙伯符的战略,原来是这样!

   通过关平这么一解释,甘宁他悟到了!

   甘宁以前还片面的以为主公是为了不让大都督独美于前,故而才会另外开辟战场,彰显他的威势。

   没想到主公是没有忘记兄长的遗志,想要问鼎中原。

   这才趁机攻打合肥,占据淮河这条线,为了将来做打算。

   光是这一点,就让甘宁汗颜,没想到主公竟然想的如此之远。

   可对于三兄弟社团而言,最好把襄阳城攥在手中。

   南阳盆地具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

   襄阳和南阳分处于盆地的南北两端,这两座重镇的形成代表了南北双方,在这片地域内利害关系的对峙和胶着。

   南北对峙时,南北双方往往各据襄阳和南阳而分享南阳盆地。

   但南阳盆地像是关中、汉中、湖北与中原四者之间的一个旋转门,四面都可进入,四面都可出击,绝对的四战之地,不好守。

   而且南阳富足,进军南阳后,在也不用为粮草后勤发愁。

   关平见甘宁陷入了沉思,微微一笑,自己说的这些话,可都是实打实的,没有一句虚的。

   毕竟想要忽悠人,不露出点真话实意,他也不相信啊!

   “甘将军,等我们打下荆州,吴侯打下合肥,我们养精蓄锐后,便可两路发兵。一南一东围攻中原曹操。”

   “如何围攻?”

   甘宁此时当真是被关平勾起了兴趣。

   “我大伯父从荆州襄阳出兵,北上攻打南阳等地,直捣许都。

   而吴侯可以出淮河,利用江东舟楫之便,趁着河流分支,深入中原腹地。

   可攻徐州,可攻豫州,也可与我等共同围攻许都,救出天子。”

   关平紧接着直接抛出一个观点道:“更何况若想守住长江,必须要把淮河握在手里。”

   “这是为何?”

   “为何?”

   关平见甘宁还没拿出地图,心下了然,是真没有,便直接开口道:

   “淮河、泗水等水系发达,水网发达对于北方来的军队而言是一个障碍。

   但江东作为进攻方,复杂的水系避免了直面北方骑兵的冲击,同时可以从后方不断向支点要塞输送支援。

   只要控制了淮河,便可有效的阻止北方军队入侵江东,也就是一句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