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吓人,群里竟都是古代大佬

第四十一章 攀比之后的承认

  “你们说的所有问题,在洪武大帝这里都不是问题。”

   “洪武大帝每年都会召见几千名百姓来面对面交谈。”

   “洪武大帝时期百姓的赋税是贞观朝的一半。”

   “洪武大帝为了百姓怼了全天下的地主阶级。”

   “洪武大帝把律法写成白话文,并举例子发给每个家庭。”

   “洪武大帝允许民绑官,并把自己的亲卫锦衣卫派下去保护。”

   “洪武大帝允许百姓打死官员。”

   “洪武大帝在全国各地设立学府,允许百姓农闲的时候去学习。”

   “洪武大帝允许士子参政议政。”

   “洪武大帝允许百姓来京告状,敲响御钟告御状。”

   苏曦一条条的往下数,数到最后,聊天群内已经寂静一片。

   疯子,这就是一个疯子。

   至于说质疑朱元璋这些政策实施的后果,看看大明朝现在蒸蒸日上的态势,他们知道,大明朝活的很好。

   “在大明朝,百姓才是最强的,因为他们有皇帝撑腰。”

   “那些贵族和官员,他们就是地位最底下的。”

   “他们一但侵犯百姓的利益,随时有生命危险。”

   苏曦说着说着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诸葛亮和李世民惊呆了。

   他们两个都是站在国家最顶层的人,他们见到的东西更多,他们更加知道朱元璋这些事情的所作所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毫不客气的说,朱元璋的朝代能够延续下来,就应该拍手庆祝。

   “洪武大帝时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已经把小农经济发展到巅峰。”

   “封建王朝已经走到极限,这个时候,应该开始向着资本和社会改革。”

   “可惜的是,洪武大帝的出身,终究限制住了他。”

   说到最后,苏曦同样忍不住叹气。

   “如果洪武大帝出身士大夫家庭,真的很难想象他最好的成就。”

   “当然,也许出身士大夫的洪武帝,就不在是现在这个和官员斗智斗勇,始终坚持站在百姓一边的洪武帝了。”

   聊天群内依然一片寂静,大家都不想说话。

   站在历史上游的诸葛亮和李世民等人,看向朱元璋的眼神充满敬佩。

   这是一位真男人。

   这是一位真正挑战了千古极限的人。

   蜀国丞相—

   “从无到有,真正白手起家,原来如此恐怖。”

   诸葛亮的智慧何其恐怖,一眼就望穿了朱元璋最恐怖的地方。

   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建设出这个帝国,其他的残余势力都是后来加入的。

   朱元璋嘴角挂着笑容。

   没错,爷就是这么恐怖。

   真-白手起家—

   “没错,这就是我任性的底气。”

   “跟随我打江山的那批领兵大将,不是我的义子就是我和我一起放过牛的。”

   “我怎么惩罚他们,他们都会认可。”

   “这就是我的底气。”

   “我一声令下,他们可以用命为我趟出一条活路来。”

   朱元璋说的很嘚瑟,直播间内的人一边看朱元璋一点一点清剿朱允炆的派系,一边听朱元璋嘚瑟的话。

   没办法,老朱表示我就是这么有底气。

   真-白手起家—

   “我大明最能打的两个将军,都是和我一起放牛的。”

   “为我镇守坐满的大将军是我从小养大的义子。”

   “就是那个差点把我造反儿子朱棣打死的平安,也是我的义子。”

   “你们之前见过的蓝玉,他姐姐嫁的男人是我兄弟,他也是我侄子。”

   “怎么样?”

   “就问你们服不服气。”

   朱元璋嘚瑟的语气让大家都想抽他。

   可最后,大家叹口气。

   活该人家朱元璋牛逼。

   人家想干啥就干啥,就是有底气。

   苏曦脑袋一抽,突然开口:

   “给你们讲个笑话。”

   朱元璋对苏曦打断自己说话的行为非常反感,但是能听笑话,还是止住了嘚瑟。

   李世民对苏曦打断朱元璋嘚瑟的行为非常赞同。

   他羡慕嫉妒恨啊。

   他如果和朱元璋一样,手底下有一群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兄弟,他也可以嘚瑟,他也可以想干谁就干谁。

   我不会改历史—

   “说吧,听听笑话散散心。”

   李世民不爽的道。

   纨绔子弟—

   “对对对,快说吧,我也想听。”

   霍去病野兽般的直觉告诉他,这个笑话非常好。

   苏曦活动一下手指,迅速打道:“洪武大帝手下名臣刘伯温死前骂到,艹,就因为老子不是淮西勋贵,所以老子出错就要死。

   憋屈。”

   苏曦的笑话一出,群内的人都笑了,包括朱元璋自己。

   真的是没毛病。

   朱元璋审视自己,最后发现,还真是这样。

   自己杀刘伯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似乎就因为对方不是淮西勋贵。

   他们淮西人,其实死的并不多。

   真-白手起家—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他刘伯温能认识到还算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