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魏天骄

第二百八十九章 林台泽

北魏天骄 沈不渡 2031 2024-05-30 14:38

  但不论如何,最后宇文泰还是率领他的三万人马跟着高欢渡河前往河北决战了。

   只不过宇文泰的心思比较活泛,他已经跟手下说清楚了,一旦情况不妙,马上掉头就跑,保存自己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毕竟,手里有兵马,无论是割据胶东半岛还是投奔南梁,都有底气不是?

   高欢心中忐忑不定,他加上宇文泰共十三万人的战兵,元冠受这一路就有十四万战兵,平原决战高欢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这种感觉简直糟糕透了。

   事实上,正是基于兵力上的判断,元冠受才敢改变计划不去济州这个高欢预定的战场,而是直接奔邺城前去,因为即便是他这一路,也绝计不会被高欢以多打少。

   当然了,上万斤的黑火药还在蔡佑的队伍里,所以元冠受不打算围邺城,四面围城时被内外突击很容易出现意外,他打算堂堂正正地在平原寻找战机,若是没有合适的战机,便依靠城池或营垒与高欢对峙,等待全部兵马的到来。

   “至尊,这是要过荡水吧。”

   “老师所料不差。”

   郦道元身子骨硬朗得很,还骑得动马,此时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手中的地图,复又问道:“过了荡阴城(后世汤阴,岳飞故乡),再经安阳城渡恒水,邺城可就近在眼前了啊。”

   元冠受看着前路,沉吟道:“高欢的动作比想象的要快,他西归已经到了馆陶,就看他怎么走了,若是走北面过禹河顺着漳水回邺城,那我们就在恒水南岸停下。

   若是高欢走南面顺着禹河南下林台泽,想在邺城以南拦住我们,那就过了恒水东进,争取在长乐城到林台泽之间拦住他。”

   地图大致如下,漳水、恒水、荡水呈东西走向,禹河呈南北走向横穿三水,安阳以西是湖泊林台泽。(禹河)

   (漳水)-------邺城------︱

   (恒水)-------安阳------︱【林台泽】

   (荡水)-------荡阴------︱

   “斥候撒了二百里了,应该今天就能侦测到高欢的动向。”

   郦道元问道:“宇文泰跟来了吗?他们一共多少兵马?”

   元冠受笃定地说道:“跟来了,一共十三万人,此战朕不急,有黑火药,邺城根本就不算什么。既然高欢想要与我军野战,那便与他野战,随军的民夫带足了物料和粮草,便是原地筑垒,也能坚持十天半个月。”

   郦道元点了点头,他当年在李崇大将军北征后,就是顺着这条路回的洛阳,三水一河间,可供选择的地方很多,但对于西魏来说,最好的地形还是在林台泽附近。

   不过打仗这种事情,随机变数太大,很少有能在预定地点预定时间去决战的,没到最后时刻,谁也说不准,事先的筹划只能是筹划。

   此次决战,西魏六个柱国,十二个大将军悉数上阵,要么已经到了前线,要么还在赶来的路上,连邙山之战都不如这次名将云集,不可谓不重视。

   也正是这份超乎寻常的重视,才令西魏的决策层反复考虑,决定稳妥起见,依靠河流湖泊吸引东魏军,僵持后等待各路兵马集结,从而发挥兵力优势。

   这其中的关键,自然还是进攻与防守之间的转化,战场之妙存乎一心,只能靠随机应变,根本无法事先推定。

   ..................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高欢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为这场决战选择了一处地点,韩陵,他的宿命之地。

   韩陵,位于安阳城东北,“韩陵”之名与汉初名将韩信相关,“汉韩信尝屯兵焉,故号韩陵”,是非真假已不可考证,但这处决战地点的选择,却并非偶然。

   恒水在安阳城以东分为了两股支流,一股向东北流入林台泽,一股向东继续在河北平原上流淌。

   对于西魏军而言,战略目标是以元冠受率领的主力大军,在尽量避免提前决战的情况下黏住高欢,等待左右两翼以及后续援军的到来,用兵力优势转化为胜势。

   而对于东魏军而言,战略目标是抢在西魏各路军队没有汇合之前,在平原上击垮元冠受的主力大军。

   正是因为战略目标的差异,才导致了战场地形选择的差异。

   西魏倾向于靠近林台泽,减少接敌面积,从而增加阵型厚度,以便于拥有更好的战场空间弹性。

   东魏则倾向于远离林台泽,在恒水以北的平原或丘陵地带与西魏主力正面决战。

   而目前选择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高欢手里,这是他唯一可以称得上优势的地方。

   高欢只需要跨过禹河就可以选择战场,行动较为迅速,补给比较方便,属于内线作战。

   而元冠受必须跨过荡水和恒水,并且拔除沿路的城池,才能去选择战场,加之军队里由于携带了大量辎重,民夫数量比较多行军速度迟缓,在选择战场上就处于被动,只能判断出高欢的行军路线后再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