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之我竟然成了赵高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十二岁的少年

  咸阳辟雍。

   年约十二岁的少年,围着狐裘,立于回廊。

   在他的身边,另一名身着黑袍的十二岁少年,沉默而无声地立着。

   身着黑袍的少年,如今虽然年岁尚小。

   但是已经能够从他的面容中,看出星星点点的严峻。

   这两年,百里流沙已经基本确定: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吕不韦,貌似不会像历史上一样,站在秦始皇这一边了。

   而如果没有吕不韦当推手的话,年幼的赵政,不一定能够顺利登上王位。

   没有吕不韦的帮助,赵政如今又正在辟雍。

   秦庄王登基也有两年多了。

   说不定,再过几个月,秦国就又有了国丧。

   这两年之内,尘华君与百里流沙偶有通信。

   自从知道自家儿子,十岁的时候,便能带着人灭人家满门之后,尘华君对于自家儿子,进了辟雍,也依旧能够翻墙出来,并没有感到有多么的意外。

   在这两年内,百里流沙与尘华君的通信当中,一直劝着尘华君:

   多保存点实力。

   如今秦国国内的势力并不是重点。

   毕竟,秦国如今已经到了实力强出其他国家一截的地步。

   只是还不能将这些国家吞掉而已。

   那么,能够结束这一僵局的,也只有在未来的某一天,秦国打败这六个国家了。

   当然,在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差一点就统一了眼前这一片混乱的国家。

   比如说当初的齐国。

   在刚一开始的时候,齐国被齐桓公带领着,拥有着管仲的时候,就曾经打着“尊王攘夷”的称号,凭借着良好的大国作风,差一点就统一了其他的国家:

   那时候,中原内部各诸侯乱成了一锅粥。

   到处都是在抢地盘的。

   都自顾不暇了。

   齐国却是第一个带领着士兵,跑到燕国,去帮燕国人打北边蛮夷之人的国家。

   齐国在帮燕国打完了之后,还送了燕国土地。

   那时候,齐国是真的差点作为一众诸侯中的大哥,继承了家长东周朝廷的家产。

   不过后来管仲死了之后,齐桓公被朝臣活活饿死。

   齐国大好的势头,被突然掐灭。

   不过,虽然齐桓公死掉了。

   可是在诸侯当中,却是掀起了一股礼仪之风。

   各诸侯国都认为:

   他们是大国,要讲礼义廉耻。

   要团结友爱。

   ——毕竟他们是同宗。

   那时候,楚国是蛮夷。

   是边远南边地区的蛮夷。

   虽然他们实力强盛,却不被其他的诸侯看得上眼。

   直到楚成王的时候,讲道义的宋襄公输掉了战争,并且是一败涂地。

   自此诸侯们才放弃了礼法,战场上普遍地运用上了兵法——

   这个曾经,被讲道义的诸侯国们,视为寡廉鲜耻的万般嫌弃的东西。

   混乱的争斗开始了。

   期间出现过一个短暂强盛的魏国。

   不过,也只强盛了一代。

   之后,便一直被齐国秦国两边压着打。

   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更是被秦国连哄带骗地抢走了许多的土地。

   到如今,已经跟个病弱膏肓的老头子一样,不能跟其他国家的人抗争几回了。

   楚国曾经很是强盛,不过那是在楚国还不被中原接受的时候。

   那时候的楚国,能够坐上君主之位的人,从来都不是一个无用之辈。

   因为坐上君主之位的无用之辈,已经被同为王室中的其他人杀掉了。

   而且,每一个从侄子手中夺得王位的楚国君主,在他们当政期间,楚国都能较之以往要更繁盛。

   不过,等到楚国人与中原的文化接触越深之后,楚国人反倒被中原人的那一套礼法,束缚住了。

   在其他六国都丢掉了礼法,都在拼命地招收着军事人才的时候。

   楚国却搞起了文化。

   楚国郢都的繁盛,堪比齐国的临淄。

   到了后来,楚怀王更是被骗到了秦国。

   客死在咸阳。

   到了如今,昔日里繁盛过的楚国,也不过是在吃老本。

   秦国……

   却是与楚国不同。

   如果说楚国是在一代一代的退步。

   一代不如一代的话。

   那么,秦国,则是在一代一代地变强。

   但是任何的国家,都有一个气运的问题。

   秦国,能够强几代呢?

   说不定,秦国能够强到灭掉六国的时候。

   又说不定,秦国强完几代就完了。

   既然如此,在他们秦国有这个实力的时候,他们作为臣子的,为什么不能替君主打算一下,帮他们储存一下实力。

   到时候,借着一个机会,一举拿掉六国呢?

   尘华君看到这儿的时候,心里面已经是一片汹涌澎湃。

   拍桌而起,哈哈大笑道:

   “好!我赵浥尘能够生出这样的儿子,都是因为我夫人是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呀!”

   …………

   ?

   一众将领听了,在心中疑惑:

   将军的公子聪明,关将军夫人什么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