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之我竟然成了赵高

第九十六章 暗夜相商(一)

  当年终黎家的家主得了秦昭王的诏书,自是不肯上战场的。

   因为终黎家的人,自小便养的比较精细。

   这样的精细,并不是说锦衣玉食养着。

   而是从小,小孩走的每一步,终黎家的长辈们都在旁边看着的。

   终黎家的人,长成了之后,都是可以以一敌百的存在。

   可以入敌国取敌国重臣的项上人头。

   当然,国君的项上人头也是可以取的。

   事实上,取国君的项上人头,对终黎家的人来说,并没有比取一个重臣的项上人头,困难多少。

   只是,取一个国君的项上人头,终黎家需要承受的后果,要严重一些。

   要是惹恼了其他六国,让其他六国感到深深地危机感,从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逼着秦国处死他们终黎家的人。

   而秦国,刚好又敌不过六国的军队。

   这样的话,终黎家便会被亲国国君推出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终黎家的人知道这个理。

   秦国的国君也知道这个理。

   因而,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秦国不会展现出,让六国绝对忌惮的实力。

   在此之前,秦国即使是再强,也总会向一两个国家示弱。

   哄着一两个国家。

   使他们不去跟其他的国家联合,来打他们秦国。

   终黎家的人,也没有出去,对其他国的君主下手的道理。

   不过后来,秦昭王到底是膨胀了。

   因而,觉得终黎家也到了出山的时候。

   至于什么让终黎家的人利用他们的长处,去暗杀敌国的君主:

   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带兵去上战场呢。

   一个终黎家的人就这么厉害,那么,上了战场,就相当于一个将军了。

   给他们五十万兵马,让他们自己分一分,估计,要不了几年,这片土地上,就没六国什么事了。

   不过秦昭王的雄心壮志,很快便被人浇了一盆冷水:

   终黎家的家主,拒绝出兵。

   终黎家培养出一个杀手不容易,他们很多的人,出了秦国之后,便都死在了敌国。

   而活着回来的人,一定会圆满地完成任务回来。

   但是终黎家的人,凭啥完成任务?

   不就是凭着一个在暗处么?

   你可以在暗处,毒死一个人。

   那么,你可以在战场上,毒死一片人么?

   真当他终黎家的毒药是白捡的?

   他们终黎家出品的毒药,必属精品。

   所以,当然不是能够用到战场上的。

   就算是稍微次一点的毒药,集市上,或者随便找个医官就能配置的。

   那君主让这些人配置出来,让士兵跑到战场上去,在两军开打的时候,直接撒就成了呀。

   难道,就撒这个动作,还得找他们终黎家的人来做么?

   只不过,这样的法子,估计哪怕是秦国只对一个国家用了,其他的六个国家,也会联合起来,讨伐秦国的。

   为啥?

   因为这个法子太歹毒了呀。

   两军对战,若是两方伤亡差不多,那就是两军在对战。

   若是两军对战的时候,另一方使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法子,使得对方伤亡惨重,而使用这个法子的一方,却没啥损失。

   那就是单方面的屠戮了。

   这种屠戮,跟杀战俘,杀百姓,是没有啥区别的。

   在那个时候,百姓可是珍贵得不得了的东西。

   魏惠王问孟子的时候,都是问:

   怎么样,才能让寡人的国家百姓多起来呢?

   可见,百姓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

   只是战国的时候,每天要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事情。

   当两方的势力,伤亡都差不多的时候,两方都会心疼损失的势力。

   但是,如果一方只是玩儿似的,撒撒毒药,就能兵不血刃地将对面的人,成片成片地放倒,则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抵制了。

   因为人家好好地上了战场,结果对面却给人家撒毒药,这是不尊重战争,不尊重人命的表现。

   想一想:

   战争难道是为了死人吗?

   不是的。

   主动发起战争的人,最多也只是为了夺得土地,或者其他的资源。

   但并不是要杀掉那个国家的所有人。

   会死人,是在战争中不可避免的。

   ——死人只是战争的一个附加效果,但并不是战争的最终目的。

   但上战场撒毒药,就带了一种:

   将对面致死的特别歹毒的心思。

   另一个是:

   以逸待劳的人,总是会被人叫做懒鬼。

   同样的,靠以逸待劳,赢得战争的人,若本身实力不强,难道还能靠取巧,将功业传承万世吗?

   用毒打败其他国家的人,最终也会被其他国家用毒打败。

   这个国家用毒,那个国家也用毒。

   这个国家毒死那个国家的一片人,那个国家也毒死这个国家的一片人。

   最后,人都死绝了,就不好了。

   这也是为啥楚国的巫蛊之术,很少用于战场上的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