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锋乱世

第148章 陈庆之

  一股沉重的气氛在王旭的大营中散发。

   霍武、岳飞、韩信、薛仁贵、郭嘉、荀攸、王猛、王耀以及王旭皆看着眼前镇定自若的青年书生——陈庆之。

   “子云,止戈、伯光言你有绝世统帅之才,但是光说说可不作数,可敢一试?”王旭淡淡道。

   “主公,如何试?”陈庆之郑重道。

   他知道,这是王旭对他的考验,一旦通过,必将被王旭所看重,日后建功立业不在话下。

   他也必定要通过考验,一,不负秦明、霍武举荐之恩。二,也为了他自己的梦想。

   如今大战来临,即是守护华夏之战,也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子诺,你跟随你师傅的时间也不短了,让我看看你的成果。”

   “诺!”

   韩信略显稚气的面庞映入陈庆之的眼帘,陈庆之眉头一皱。

   暗道:“主公让一个小儿试我,是看不起我陈庆之吗?”

   不过还是上前与韩信准备比试。

   两人各居于沙盘的一边,陈庆之居于黑方,而韩信居于红方。

   沙盘上正是如今的龙武城。

   这沙盘也是王旭精心弄出来的,就是为了让没有战争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对练的机会。

   也是王旭培养统帅之才的方法,他可不想培养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出来。

   如今韩信的统帅已经成长到97点,能不能在陈庆之猛烈的攻势下守住龙武城呢?

   王旭十分好奇。

   陈庆之手持二十万大军,而韩信仅仅十万,不过作为守城的一方,韩信还是占据了优势。

   陈庆之先是派大军攻城,韩信据城而守。

   双方各有伤亡,不过明显陈庆之手上的兵消耗得飞快。

   几个来回就是几天,陈庆之必须运粮,否则战力就会下降,士兵就会哗变。

   他们仅仅有士兵,没有猛将这种逆天的人,完全就是士兵之间的碰撞。

   攻城一般都是3:1。

   先前陈庆之以6万大军拼掉韩信的2万。

   如今陈庆之仅仅有14万,而韩信还有8万,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倾向于韩信。

   随后陈庆之战风忽变,每日派两万弓箭手袭绕韩信,消耗守军的精力。

   随后悄悄运送军粮。

   沙盘上有迷雾,仅仅能看到出现的士兵而已。

   韩信以4万人守城,另外4万大军悄悄的绕到陈庆之的大后方。

   韩信瞬间吃掉陈庆之运送军粮的2万大军,并且开始烧毁军粮。

   突然周围出现一大片部队,开始朝着韩信烧粮的大军包围过来。

   韩信且战且退,不一会儿就逃离了陈庆之的包围圈。

   然而还没等韩信松口气,一只军队又从韩信的后方杀出。

   “不对!陈庆之的主帅去哪儿了?”韩信忽然察觉到了什么,大军开始朝着龙武城撤退。

   回到龙武城时,韩信见龙武城上还插着红色的旗帜时,瞬间松了口气。

   不料大军刚刚进城不到一般,便被乱箭射击,周围涌出一群将士,围杀韩信这支军队。

   韩信的十万大军瞬间死伤殆尽,而陈庆之还剩下十万。

   也就是说,陈庆之以一比一的比例攻下了龙武城。

   “啪!啪!啪!”

   “精彩,真是精彩啊!”王旭笑道。

   “我输了!”韩信丧气道。

   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业有成,没想到输得这么惨。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韩信暗道。

   “承让了!”陈庆之微微点头道。

   “叔阳,来一盘?”王旭笑道。

   “诺!”

   王耀凝重的上前,朝着陈庆之互相行礼。

   “主公,我请求大军对垒,人数各十万人。”王耀沉声道。

   “好!”王旭点点头

   郭嘉双手一挥,沙盘瞬间变样,双方都在平原,不过周围也有些许大山。

   “叔阳,给我看看你这段时间的成长。”王旭暗道。

   王耀的统帅虽然依旧是99,不过各方面都提高太多了,满百的统帅真是难啊!

   两人瞬间拉开架势,王对王、将对将。

   局势一开,王耀派两万大军率先占领场上居于中央的高低。

   弓箭手不断扰袭。就是不进攻,似乎在等陈庆之来攻。

   陈庆之直接不管这两万人,步兵与弓兵互相配合,朝着王耀剩下的八万大军缓缓推进。

   一时间王耀被压制住了。

   陈庆之并不追击,得利就走,大军消失在一片迷雾之中。

   王耀眉头微皱,大军就地扎营,并且开始砍伐树木,似乎准备筑城。

   同时派出几只千人的部队围绕着大营巡逻。

   夜晚开始降临,能见度低到极致。

   王耀大营之中的两万骑兵开始出动。

   终于在一处大山之中发现陈庆之的踪迹。

   王耀开始依仗骑兵的速度不断扰袭陈庆之的大营。

   随后五万步军开始缓缓进发。

   而陈庆之的两万骑兵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王耀的三万弓兵。

   而远在骑兵之中的王耀并没发觉。

   陈庆之开始回身寻找王耀步军的踪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