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风雨楚歌

第二百零三章 逃离郢都

风雨楚歌 青红召白 2103 2024-05-30 14:39

  登基之后那么意气风发的姬镜,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了看起来老了很多。

   面对底下群臣的谏言,他沉声问道:“做什么决断?”

   “我们究竟是战还是撤?”

   底下大臣本想说逃,见姬镜脸色阴沉,便说是撤。

   闻言,姬镜气得脸色由红转青,他两只眼睛瞪着底下群臣,怒道:“本王身为一国之君,真能被叛军吓跑?你们这些混账,莫非跟闵超和荀义一样,早已私通叛贼?”

   底下大臣吓得一哆嗦,连忙跪倒一片。

   “君上明鉴啊!我等绝对没有和叛军有丝毫联系!再给微臣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啊!”

   ‘大逆不道’这四个字如同针头一样扎在姬镜的心上,他鼻孔张大,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有闵超和荀义在前,更有他自己亲身经历,现在他看这些大臣,感觉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是值得自己信赖的。

   见姬镜久久没有说话,有大臣试探着说道:“君上应该以大局为重,现在叛军来势汹汹,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君上可以先避其锋芒,退居到朝州,同样可以统领大局,郢都留下将帅,带领我军抵御叛军,待到齐国援军回来的时候,便可一击退敌!”

   朝州是郢都南面的一座大型城邑,规模比郢都小一些,姬镜在朝州的势力根深蒂固,退居朝州之后,中央军在郢都御敌,己方的处境也能安全不少。

   姬镜有些心动,皱眉道:“本王身为国君,岂能不战而逃?此事不必再议。”

   底下大臣察言观色多么厉害,察觉到姬镜的语气已经有些缓和,众人不退反进,齐齐劝谏道:“君上绝不是不战而逃!只不过是诱敌深入,我们退居后方伺机而动罢了!”

   姬镜终于答应下来,他看向朝中武将,问道:“有哪位将军愿意率兵驻守郢都?”

   大家都不傻,中央军现在剩余不过十万,姬镜一走,起码又带走一半,剩下那点人连给贤贞军塞牙缝都不够的,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见没人说话,姬镜脸色一沉,又问了一遍:“怎么,没有将军愿意担此重任吗?”

   大殿里落针可闻,人人都低着脑袋,不敢看姬镜,生怕被点名留下,更是没有人敢主动请缨。

   安静了许久,终于传来一声清脆的应答。

   “父王,儿臣愿意率军留守郢都。”

   说话的是姬镜的第五个儿子,名叫姬熙,今年刚好十七岁。

   姬镜深深地看了姬熙一眼,他最钟爱的姬文和姬武二子都死在了宁轲手下,又怎么忍心再看着小儿子去送死?

   他勒令姬熙退下,训斥道:“朝中诸将皆是你的前辈,他们谁不比你会带兵打仗?你不要瞎凑热闹,退下!”

   姬熙退下之后,姬镜也懒得再去询问了,他直接点名。

   “上将军李适!”

   “中将军俞鹏!”

   “中将军钟博!”

   被点名的这三名将领心中咯噔一声,无奈出列。

   “臣在!”

   “你们三人率领八万将士留守郢都防御,李适为帅,钟博、俞鹏二人为佐,齐心协力护我都城,不容有失!”

   姬镜下令完,三人面面相觑,背后冷汗直流,一时间竟忘了回应。

   姬镜冷笑道:“怎么,你们三人还有什么意见吗?”

   三人心中绝望,但也只好拱手说道:“末将谨遵君令!”

   姬镜点头,安抚道:“三位将军放心,你们的家眷本王会一并带去朝州,他们的安危不会有问题的,三位将军尽心守卫好郢都便可。”

   三名将军突然感觉心底一股寒意冒起,姬镜说的好听,但他们都知道,其实家眷就相当于变相成为了姬镜手中的人质!

   三人心里将姬镜祖宗十八辈都问候了一遍,脸上却诚惶诚恐地跪地叩首谢恩。

   退朝之后,王宫里里外外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家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亡朝州。

   在王后的云秀宫内,直属军统领越泽单膝跪在王后赵黛儿面前,低声道:“王后,君上有令,全部人都撤离郢都,搬到朝州的行宫去。”

   “我不走。”

   赵黛儿的声音轻轻响起。

   她的声音娇中带着几分妖,柔中夹着几分媚,却又如同潺潺流水,自然而然地流进心里。

   赵黛儿是齐楚第一美人,更是齐国安插在楚国王廷促使姬镜篡位的最大帮凶,当初姬镜将芈方引到军武大会之后,赵黛儿便连同直属军统领越泽,火速控制了王宫。

   越泽有些焦急地抬头看她,无论看多少次,只要这张脸映入眼帘,他总会出现愣神。

   赵黛儿太美了,她的美跟那种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之美截然不同,她妖媚艳丽,狂野又奔放,美得惊心动魄,也美得勾人心魂。

   “王后,叛军就要打到郢都来了,再不走的话,可就没有活路了!”越泽焦急地劝道。

   赵黛儿似乎有些忧郁,她的神色没有因为叛军到来而有半分变化,反倒轻笑道:“那杀了我便是。”

   越泽还要说话,赵黛儿摆手道:“越将军,你回去吧,本宫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