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曹魏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太子东宫三殿十阁!

曹魏 雨落未敢愁 2068 2024-05-30 14:39

  十日后,曹冲便在宗庙中受封太子。

   受封了太子之后,曹冲直接搬入了太子东宫。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

   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但惟皇储称“皇太子”。

   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册封者与皇帝关系的不同,与太子类似的的称谓有“太孙“、”太叔“、”太弟”等。

   太子多为皇帝的儿子,少数为皇帝的侄子或养子。

   在这个时代,诸侯王的继承人已经不能称为太子了,然后曹操依然将曹冲当做是太子,叫做事太子。

   而且待遇与汉太子没有什么不同。

   这其中的意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当然,曹冲可能会联想到深层次的东西,但是绝对是不会说出来的。

   有些东西,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明的。

   成为太子,曹冲也有了太子的一般待遇。

   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实际上地位不如皇后,那是因为那只是在朝廷中的地位,在大家庭中太子地位比不上任何嫔妃,但如果成为皇帝后,地位仅不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太上皇后)。

   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

   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值得说明的是,汉太子的权力是很大的,并不像明清一般只能受皇帝的摆布。

   历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

   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

   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

   例如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汉武帝废太子刘据,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等,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约束、也会有叛逆、乃至弑君。

   前者如戾太子不满汉武帝宠幸佞臣江充、发东宫兵欲诛之;后者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

   至于说,为何太子的权力可以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主要是因为拥有自己的行宫,拥有自己的势力,不仅如此,有了太子之后,朝堂中的人有的便会巴结太子,最后导致原本至高无上的皇权被分割开来了,朝堂上有了两个中心。

   在汉朝,太子有“三公三孤六傅九卿”。

   所谓“三公”,指的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

   在这个基础上,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当中的“少”即副也,他们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职。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为“师”,周武王尊他为“师尚父”。

   其后,汉代沿袭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设了“太子六傅”之职,专事对太子的教导,他们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

   九卿则是太子家令,太子中盾,太子仆这些经营太子宫的官吏,一如朝堂上的九卿一般。

   不管是三公三孤六傅九卿,都是当时人杰担任的,尤其是三公三孤。

   能够成为三公三孤的,无疑是当世大儒或者是当时名望最高,官职最高的人担任的。

   这也是汉太子能够威胁皇权的原因。

   太子有稳固的班底,有当朝大臣与当世大儒支持,太子有自己的行宫,太子有自己的势力。

   这也是为何汉太子为何不受皇帝待见的原因。

   皇帝当然不是不喜欢太子了,太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太子,正是因为皇帝的喜欢,但是当这个自己喜欢的人成为太子之后,皇帝又忌惮他手上的权力,于是便有了矛盾。

   太子与皇帝的矛盾,就像是猫和老鼠一般的矛盾一般,是天敌之间的关系。

   太子行宫是两年前便已经修筑完成了。

   外观上看气势磅礴,而且不管与长安侯府还是洛阳侯府,其实都只有一墙之隔罢了。

   于是曹冲当然是将太子宫与洛阳侯府打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