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谬论红楼梦

第263章 红楼梦7

谬论红楼梦 快乐兔子 2109 2024-05-30 14:40

  贾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

   说啊,贾宝玉这个婴儿说那个女的的声音口气并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相信上一章末尾的那些诗词是关于绛珠仙草贾宝玉的,也就是说这个诗词中的声音口气并不像关于贾宝玉的。

   当然了,贾宝玉此处这个时候还是个婴儿,而那个诗词中说的都是历史人物,当然是不像的了。

   薛宝钗听了拦住贾宝玉说:“所以你不通啊,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这里薛宝钗提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句诗:丛菊两开他日泪;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

   杜甫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诗人,所写的诗词一般都比较悲壮苍凉。

   而这里薛宝钗说了,杜甫也不是只作过悲壮苍凉的诗,也作过写美景的。

   “丛菊两开他日泪”出自《秋兴八首》其一,原文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红绽雨肥梅”出自《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原文是: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水荇牵风翠带长”出自《曲江对雨》,原文是: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那么这些诗词完整的句是: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也就是说此处作者写的这个主角贾宝玉这个婴儿,叫刘武的,很可能并不是一个帝王,这个历史已经有记载;而这个明朝的薛宝钗可能也不是一个帝王。

   贾宝玉说:“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也就是说此处的“丛菊两开他日泪”是“姐姐”,剩下的两句是“妹妹”。

   之前说到了两个朝代—西汉和明朝。也就是说此处也可能指的“姐姐”是西汉,“妹妹”是明朝或魏晋。

   “此哀音“指的是”丛菊两开他日泪“,也就是类似于李煜所作的《虞美人》。也就是说此处的林妹妹可能是南唐后主李煜。

   那么说到此处,读者你是否想起了元春省亲时的一首诗,原文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现在你是否对这句诗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上面讲了很多皇宫里发生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武则天。武则天曾经送给过唐高宗一首情诗《如意娘》,原文是: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那也就是说,上面关于元春的那首诗中的“榴花开处”可能指的是武则天。也就是说如果你能读出哪部分讲的是武则天的故事,你就可能读懂原着了。

   而且后面的两句诗“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也就是说明:这部书是从隋唐时期一直讲到了顺治康熙的时期。因为我们知道顺治帝的属相是虎,而康熙的属相是马,但是我们知道啊,古人在用词的时候,经常会把牛马二字放在一处说,比如成语“当牛做马”,就把牛和马等同了。而且此处说的并不是牛,而是“兕”,所以我们猜测说的是马。

   而且之前的剧情中确实提到了康熙或雍正。后来又从清代一直讲到了隋唐,并且现在还讲到了汉代。但是从隋唐讲到康熙的时候都是讲的帝王,而汉代的主角讲的可能是一个王爷之类的人物刘武。非常符合元春省亲时这首诗中说的内容。

   也就是说呢,主要的故事可能是从武则天开始,到康熙时结束,也就是说康熙或雍正的故事可能是本书的结局。而本书的开始是从隋唐时期的故事讲起的。

   另外,提到了“石榴裙”,我们知道啊,唐玄宗时期的诗人万楚曾经作过一首关于石榴裙的诗,标题叫《五日观妓》,原文是: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这里就提到了林黛玉名字中的黛字和元春省亲时提到的“榴花”。而且“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好像正是原着中作者在武则天的故事之前写到的剧情。

   另外,晚唐诗人韦庄写过一首关于“红裙”的诗,标题叫《赠姬人》,原文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