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小学生

第八百三十七章 朝议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2065 2024-05-30 14:40

  听到自己儿子的名字后严阁老此时才反应过来,秦德威刚才可能是故意的?不,一定就是故意的!

   秦德威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拿着自己儿子当人质,而这个意图很大概率也不是即兴发挥,而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念头。

   也就是说,秦德威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亲自去东南的想法,所以才会考虑如何应对自己,考虑的结果就是拿严世蕃当人质!

   但秦德威却没有把真实意图表露出来,甚至还推出了曾铣这个极为逼真的假目标!

   一度让所有人都以为,秦德威会坏事变好事,趁机力推继父上位,进一步扩大政治势力!

   这让严阁老也产生了误判!而误判的后果,就是连续不停的付出代价,只为交换秦德威去东南!

   先后答应了张潮入阁,答应了王廷相暂代军机处,还答应了给予总督兼巡抚的全权!

   而这些代价本来并不需要严阁老付出的,秦德威本来就想去东南!

   旁观者看到这里,也终于恍然大悟,有种看到大结局的感觉。

   其实也不能怪严阁老误判,无论换成谁在秦德威对面的位置上,都会产生误判。

   在大明官场的观念里,中枢最贵,京官其次外方再次。

   所以离开中枢去地方不算是好事,哪怕是当钦差也是低就,谁听说过哪个内阁大学士去专门当钦差的?

   所以稍微正常的官僚都不乐意接受这种安排,秦德威这样热衷功名、追求权力的人肯定也不例外。

   再说就算东南出了倭寇事故,秦中堂作为顶尖的上位者,完全可以诿过于下,让下面人去背黑锅,没必要亲自去补窟窿。

   这就是所有人产生误判的根源,都从人性自私角度出发,按照正常利益逻辑去考量秦德威的抉择。

   然后没想到秦德威突然“负责”和“无私”了一次,严阁老实在有点非战之罪的意思。

   不过大家内心感觉秦中堂有点过分了,俗话说的好,罪不及妻儿,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这样把严世蕃当人质是不是太过了?

   如果在官场斗争中,都毫无理由的这样随便调动别人儿子,把别人儿子当人质,那官场就乱套了。

   “啊这......”工部尚书甘为霖也没想到,冷不丁的自己就成了焦点。

   严世蕃是工部的官员,秦中堂调用严世蕃虽然是以朝廷名义,但如果甘尚书非常坚决的反对,那也不得不尊重甘尚书的意见。

   其后甘尚书看了看严嵩,然后才对秦德威晓之以理的说:“秦中堂此去东南,所要做的事情似乎与工部事务没有什么干系。

   故而本部就是不太明白,为何要从工部用调人?秦中堂还是拣择一些有用之才吧!”

   秦德威很耐心的解释说:“调用严世蕃,并非是因为工部官员或者某阁老儿子身份,而是因为严世蕃曾经在四夷馆做过事!

   而且当年严世蕃不辞辛苦,被派驻到广东搜集夷情,对西洋夷人多有了解。

   此去东南,外海多有佛朗机人,少不得与其打交道,正需要严世蕃这样的有用之才!”

   严世蕃当初去广东怎么回事,很多人都清楚。甚至严世蕃到底有没有去广东都是个迷,但却没有人能公开说什么。

   总不能站出来说,严世蕃当年在四夷馆就是混子,去广东也是被逼去的吧。

   众人只能服气,调用严世蕃的理由竟然如此正当,简直就是该着严世蕃了。

   甘为霖没办法,又动之以情的说:“严世蕃乃是严阁老独子也,人之常情要顾惜独子。

   如此差遣路程遥远,又可能有平乱战事,不是没有危险,让严世蕃去未免不近人情啊。”

   秦德威指着自己说:“难道我秦德威不是独子?我去得,严世蕃就去不得?”

   甘为霖竟然无言以对

   ,无力反驳。

   秦中堂确实是独子,而且还是一身祧二房的独子,秦中堂都以身作则了,别人自然也就没法再用这个理由了。

   随后秦德威又说:“再说严世蕃已经有了儿子,严家如论如何也不至于无后!”

   众人越发的无话可说,然后就见秦中堂当众宣布完了钦差属员名单,都是从六部选调的。

   在正常情况下,大明的督抚这样的钦差体制是“独官制”,所谓独官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一个官员的意思。

   比如一般的巡抚衙署里,只有巡抚一个官员,其他属员基本都是吏员和武官。

   但秦中堂毕竟比较特殊,不是一般的官员外放钦差,所以体制上要升格,弄几个正经官员当属员也无可厚非,体现出大学士出任钦差的与众不同之处。

   随后就是廷推时间,秦中堂暂时离开中枢后,增补一名内阁大学士。

   这时候,严阁老忽然对吏部尚书许瓒说:“按着惯例,廷推皆由吏部主持,今次你仍要主持否?”

   严阁老这话听起来平平无奇,其实十分意味深长。

   众所周知,当前两个最有资格入阁的大臣就是吏部许瓒和礼部张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