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小学生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一面之词(下)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2079 2024-05-30 14:40

  自从嘉靖皇帝深居西苑仁寿宫修仙后,很少接见大臣尤其是外朝大臣,这次真是严世蕃第一次进仁寿宫朝觐皇帝。

   刚才在宫门外的的时候,严世蕃心里就在犯嘀咕,不仅是因为不知道为何被召见,还因为旁边一起被召见的陈春。

   陈春身上和他严世蕃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却一起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非要说两人有什么交点,那就是曾经一起竞争过“弹劾秦德威第一人”的荣誉。结果因为对方作弊,他严世蕃败了,只能当弹劾秦德威第二人。

   世人大多只记得第一名,又有谁会在意第二名是谁?当然有,就是秦德威。

   所以严世蕃在走进宫门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次突然被召见绝对与秦德威有关!

   又等进殿后朝拜过皇帝,严世蕃迅速用眼角余光扫了一圈,果然在殿里看到了秦德威,此外还有陆炳等人。

   于是严世蕃更疑惑了,看来是陆炳向皇帝打小报告了,但怎么把自己牵扯进来了?难道陆炳出卖了自己?

   在皇帝面前,臣子彼此之间无法私下交流和沟通,一切只能靠个人瞎猜了。

   刚做完功课的嘉靖皇帝精神有些疲惫,说话声调没有上午时中气十足了。当然,在场臣子也都是从上午站到了下午,精神状态一样不好。

   “你就是陈春?”嘉靖皇帝在新进来的二人之间来回扫了一眼,仅凭外表就分辨出了谁是陈春,谁是严世蕃。

   陈春连忙上前一步,又行礼道:“臣正是!”

   嘉靖皇帝就问道:“秦德威近日跋扈横行、作威作福,为何不见你弹劾?”

   类似的问题不知问了多少遍了,但真不是皇帝小题大做。如果一个权臣失去言官钳制,没人敢弹劾他,嘉靖皇帝能放心才见鬼。

   严世蕃一开始觉得有点泛酸,因为两个人一起朝见皇帝,但皇帝却先问另一个人。

   论品级自己是从五品,论背景自己是阁老儿子,皇帝凭什么先问陈春?

   随即严世蕃就反应过来了,皇帝问出这种问题的缘由何在了,等一会儿八成还要问自己!

   看来当第二名还是有好处的,比第一名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于是严世蕃就迅速思考起来。

   嘉靖皇帝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想知道“你为何不弹劾”,并不是想要知道“秦德威是好人还是坏人”。

   所以回答里,重点放在贬低秦德威或者抬举秦德威,都没有多大意义,只会让多疑的皇帝觉得这是在逃避什么。

   最完美的答案,是能做到吹捧皇帝,然后把自己的动机与皇帝联系起来,表达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而不是会被秦德威影响的。

   在严世蕃思考的同时,陈春就开口奏对道:“秦德威平日行事多有差错,臣曾数次弹劾秦德威,以求纠正风气。

   奈何秦德威深受陛下庇护,每次弹劾都没有大用,甚至不了了之。长此以往,臣不免心灰意懒,故而懈怠无为。”

   嘉靖皇帝:“......”

   听陈御史这口气,仿佛是在埋怨自己这个皇帝,但他却并不感到生气。

   毕竟陈御史行事的出发点是皇帝的态度,而不是秦德威,忠心是没有问题的。

   想了想后,嘉靖皇帝就对陈御史训斥道:“尽忠职守应当前后如一不忘初心,焉能托辞懈怠辜负国恩!”

   被皇帝训话的陈春连忙谢恩道:“承蒙圣训,纶音在耳,天恩浩荡,不胜感激!”

   好了,这算是过关了。

   早在陈御史树立弹劾秦德威这个人设的时候,秦德威就说过,当别人习惯了陈御史弹劾秦德威之后,如果有一次不弹劾就会引人注意。

   所以就要防着,有吃饱撑着的人会问出,“为什么你这次不弹劾秦德威”之类的蛋疼问题。

   只是陈御史没想到,问出这样蛋疼问题的居然是皇帝本人。所幸秦某人早就帮忙准备了标准答案,照着说出来就行了。

   在皇帝眼皮底下成功过关的陈御史不蛋疼了,但身旁的严世蕃却开始蛋疼了。

   因为陈御史的答案,就是他严世蕃刚才思考的结果。他才想出来,就被陈御史抢先一步用了......

   可恶,这就是第二名的悲哀吗!

   嘉靖皇帝问完了陈春,视线又转向严世蕃,同样开口问道:“你又是为何没有弹劾秦德威?”

   严世蕃很想重复一遍陈御史的论调,但他现在已经不能这样做了!

   第一看在别人眼里,肯定有毫无主见、鹦鹉学舌的嫌疑,甚至会被皇帝认为,是不想对皇帝说实话,所以才敷衍塞责。

   第二也就是最关键的原因,假如所有人都是陈御史那样的论调,那么岂不就说明,所有人都是顾及皇帝态度,而不是畏惧于秦德威的“威福”?

   所以,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表达出对秦德威的害怕!只有这样,才能在皇帝面前,突出秦德威的专横和霸道!

   当然,表达出对秦德威的畏惧,也会有很多副作用!比如说会被质疑,只因为畏惧秦德威,就顾不上尽职尽责、忠君爱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