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小学生

第八百四十三章 贼喊捉贼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2111 2024-05-30 14:40

  司礼监掌印太监作为公认的第一号太监,地位相当于文臣里的首辅,在宫里当然称得上地位尊贵。

   而且作为从龙之臣,张佐除了对嘉靖皇帝态度恭敬,对其他人都是有脾气的。

   方皇后在张佐眼里,大概也就是个进宫才十来年的小女人罢了。

   而他张佐三十年前就在兴王府侍候,二十年前跟着嘉靖皇帝进宫!

   故而在这时候,张佐就忍不住就冲动发作了一句,也顾不上说出的话是否合适了。

   还没等秦太监针锋相对的反击,方皇后却先对张佐质问道:“本宫不明白,什么叫永无宁日?

   张太监你是认为不该仔细追查,还是别有隐情不愿意看到别人追查?”

   秦太监脑力全开,疯狂的进行着计算。方皇后这句话细细品来,也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中!

   方皇后主动指责张佐“别有隐情”,别人听到了只当是气话,但秦太监总觉得这里面内涵也很深刻,是不是隐含着“贼喊捉贼”的意味?

   秦太监又回想起来,当日慈庆宫梃击案发生后,张太后威严扫地,实在无法继续主持宫务。

   然后宫务就被移交给了方皇后来主持,形成了两宫一内一外的局面。

   所以严格分析起来,慈庆宫梃击案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就是方皇后。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慈庆宫梃击案是由方皇后势力暗地里组织起来的?

   想到这里,秦太监顿时又感到思路开阔起来。

   原本今天来找方皇后,只是为了初步建立互信,为以后打好基础。

   但现在看来,可能还有意外之喜,利用好了绝对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就算慈庆宫梃击案是方皇后幕后指使,秦太监也不觉得这是“心黑”什么的从而排斥。

   在宫里这种丛林法则环境下,不“心黑”怎么活下去?

   秦太监一边完善着自己的临时思路,一边听着方皇后与张太监吵架。

   其实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情绪失控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方皇后,而是他很不适应秦太监突然展示出的攻击性。

   在张佐的认知里秦太监和东厂受皇帝昏迷影响巨大,是近期太监各衙门里权力收缩最厉害的一家。

   或者说,自从皇帝昏迷后,依附和依赖于皇帝的太监系统都走在了下坡路,但东厂的下滑却尤其迅速。

   所以在这个比烂的时候,秦太监应该是大输家之一,做人应当低调,在司礼监掌印太监面前装孙子才对!

   可秦太监现在竟然名目张的把手伸了过来,硬生生地就要抢班夺权!

   这让堂堂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冒犯,是受到了“弱者”的挑衅!

   特别是皇后这个蠢女人,竟然很轻易的就被秦太监这种老阴比说服,帮着秦太监来针对自己。

   所以张佐很强硬的对方皇后回复说:“我的意思就是,宫里这两件事情,司礼监完全可以查明白,何须东厂从外面介入?”

   秦太监在旁边察言观色,感觉又出现了机会。

   他敢断定,张佐的态度越强硬,方皇后肯定就越不喜欢张佐。

   这位方皇后并不是那种事事无主见的、习惯依赖于人的软包子女人,绝对忍不了张佐的强势表现。

   而且“年轻新领导”上任后,最讨厌的绝对是不听指挥的“老资格”。

   想了想后,秦太监主动插话说:“司礼监太大了,需要操持的事务太多了,就连国事也需要司礼监与内阁对柄机要,甚至我们东厂名义上也归属于司礼监。

   故而对这些宫里的事务,司礼监还是稍稍抬抬手吧,不须什么都要抓在手里。”

   张佐只当秦太监说的都是屁话,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形势?

   没了皇权撑腰,被文臣扶持起来摄政的张。_o_m(本章未完!)

   第八百四十三章贼喊捉贼

   太后又不中用,太监在文臣面前很难强势,还能干涉什么机要?

   抓好宫里的这一亩三分地,才是太监行业当前的正道!

   你秦太监难道还能不明白这个?你秦太监今天跑过来,不也是为了在宫里抢地盘吗?

   所以张佐依然寸步不让的说:“这不是司礼监想把所有事情都抓在手里,而是权总内外就是司礼监本身的职责!”

   秦太监假装不耐烦的说:“不与你讨论司礼监的职权,难道娘娘的旨意,你也不听?

   娘娘方才吩咐的很明白,宫变和梃击两件事情交由东厂负责追查!难道娘娘的旨意,还不如司礼监的死教条?”

   张佐回应道:“娘娘毫无来由就剥夺司礼监的职权,从道理上也实在说不过去,或者恳请娘娘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秦太监偷偷看了眼方皇后,然后继续与张佐争辩说:“在我看来,你我就别让娘娘为难了!

   这两件事情,可以你我一家一件!你负责继续追查宫变之事,而梃击案可能涉及宫外,就交给东厂办理!”

   张佐完全不肯妥协,这两件本来都应该是司礼监负责的事务,凭什么分一半给东厂?就凭你秦太监你把皇后哄得不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