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雄起中亚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君对垒

雄起中亚 爱做的事 2014 2024-05-30 14:40

  开伯尔山口,迪科塔尔堡垒。这是开伯尔峡谷与开伯尔丘陵的过渡地带。在全长五十三公里的山口要道中,也是海拔最高的地方。从峡谷中流出的开伯尔河,也变得不再那么急湍。

   若是平常时节,开伯尔山口正迎来一年之中最好的使节。山花烂漫,草长莺飞。来往印度与波斯的大型商队,携带着数不清的商货,来回往返于两地。

   附近的山地部落,也会经常在此守株待兔。若是碰上人数不多的商队,还会杀人取货。若是人数不少,则掂量一二后。或收取买路财或任由商队离开。

   整个开伯尔山口,也就此变得繁忙无比。

   但是当下,商队全因战事的影响,而受阻于可不里和富楼沙(白沙瓦)。山地部落则在护教军与德里军队的双重压力下,或是投靠两方人马,或是全族避开此地。

   所以此时的开伯尔山口,已无形中将原有的地方势力给清扫一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山口会陷入冷清。

   因为军队的到来,正使得山口历经有史以来,最喧嚣的时候。

   只见由两座高塔,中间镂空,顶部用石桥相连,呈门字形的迪科塔尔堡垒外,规模庞大的护教军,将迪科塔尔堡垒团团包围。整个山地外侧,也尽是护教军的营帐。

   其中帖木儿灭里的波斯军团与卡尔旺的第一路大军,构成此次攻打德里军队的主力。全军兵马,也多达五万余人。另有八米俺与菲斯洛固的降军,有八万余人。还有部分吉慈尼的降军以及后来途径喀布尔河谷,臣服于护教军的部族兵马,有两万余人。

   因而整个护教军的兵力,高达十五万之多。

   所以放眼望去,尽是人山人海。

   只是德里的兵马也不少。由额格纳齐担任全军统帅,执掌信德之地八万兵马。后来见护教军援军齐至,兵马极多。便再次抽调信德之地的能战之士,使得兵马突破了十七万人。

   且德里苏丹那边,也知道了开伯尔山口的紧张局势。所以又增派了六万大军,由自己的女儿奥里萨亲自率领,火速赶往开伯尔山口。好一举打败护教军,横扫整个古尔旧地乃至波斯与巴格达。

   因而事情发展到现在,开伯尔山口之战,已不仅仅是两大势力间的初次接触与试探,而是中亚与南亚未来霸主之位的生死较量。

   对于呼罗珊来说,赢了,整个呼罗珊的声望,会攀升到从前大辽才有的高度。输了,自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窥探印度次大陆的能力。

   并且呼罗珊周边的势力,也会抓住呼罗珊衰弱的机会,趁机咬下一块肉来。

   这样的结果,呼罗珊自然是竭力避免的。所以事实上,这已是呼罗珊与德里苏丹之间的国运之战。

   对于德里苏丹来说,重要性也不亚于灭国。因为开伯尔山口是进入印度大陆的门户。若是掌控在向来以强势着称的呼罗珊手上,那么德里苏丹国只会不得安宁。

   未来括疆纳土,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也只会是一个笑话。

   所以此战,双方都抱着必胜的信念。

   此时德里一方,额格纳齐正在营帐中,与诸位军将与谋士商讨着与呼罗珊军队的决战。

   尽管前些天,阿卜·莱伊斯通过派兵袭扰之计,欲削弱德里军队的兵力。但是额格纳齐早有防备!将最精锐的古拉姆军,放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里面都是从信德之地抽调出来的精锐之士。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已经成为信德之地最骁勇善战的军队。前段时间帮助德里苏丹进攻南方的土着时,还一路攻城拔寨,将战线推到纳尔默达河北岸。

   所以阿卜·莱伊斯一下子就碰上了硬骨头。不仅没让额格纳齐伤筋动骨,还差点让偷袭的护教军全军覆没。

   若不是军队中有熟悉当地的向导,还真甩不开古拉姆军的追杀。

   后来阿卜·莱伊斯眼见额格纳齐势大,就放弃了山口的部分路段。将所有兵马,都撤退到迪科塔尔堡垒。好以地形之优,将德里军队拦截在此。

   但是额格纳齐的兵力实在太多了。与护教军相比,乃是一比八的比例。并且额格纳齐还命令底下的兵马,昼夜不歇,轮番攻城。试图以疲军之计,击溃护教军坚守的信心。

   结果不到两天的时间,护教军的外围阵地就轮番陷入敌手。所有兵马,也都被逼退到迪科塔尔堡垒的小片台地上。

   只要额格纳齐再来几次全面进攻,迪科塔尔堡垒的沦陷,便是早晚的事了。

   好在这时候,卡尔旺与帖木儿灭里的兵马齐至。不仅发动反攻,夺回了失陷的外围阵地。还一路追赶,将额格纳齐赶出开伯尔山口。若不是后来象兵发威,堪堪稳住了颓势。那额格纳齐的八万兵马,只有被击溃的份了。

   随后额格纳齐也发了狠,再次抽调信德之地的兵马,并向德里求援。并率领大军,又攻进开伯尔山口。

   最后双方间都需要时间休整,就隔着开伯尔河,在这片较为宽阔的丘陵地上严阵以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