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梁山终结者

二百三十二 兵发泗阳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2147 2024-05-30 14:40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嘹亮的歌声中,士气高涨的军兵依次出营,向着东边走去。

   城头上,各将簇拥着方天定,目送大军拔营。

   萧嘉穗回到城头,道:“太子殿下,各军正有序出营,预计十天后到达泗阳城下。”

   方天定微微颌首,道:“我部领大军,只是幌子,其余各路才是关键,勿得有失。”

   众将齐道:“太子放心,定让童贯插翅难逃!”

   方天定领大军七万,直趋泗阳城下,与泗阳守军会攻童贯大军。

   李助领军四万,攻打宿迁,以断童贯粮道和后路。

   林冲领军一万五,沿淮河直趋海州,堵住童贯东去之路。

   此乃四面埋伏之计。

   定要剿杀得童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方天定看向林冲,道:“海州宋军不多,然而童贯距离不远,支援随时可至,莫要贪功,只要让他秋粮颗粒无收便可。”

   刮了高俅,林冲彻底死心塌,也不惮于与梁山故旧正面对阵了。

   因此,他请令为海州主将,只要报恩。

   另外,他也想把鲁智深劝来,也好全了兄弟情义。

   林冲道:“敌来我退,敌退我进,只要保存有生力量便可。”

   “不错,正当如此。”萧嘉穗赞道。

   都是提前定下的战略。

   马上秋收了,攻打海州,可以斩断童贯就地补充粮食的可能。

   根据计划,若事不可为,哪怕一把火把田野烧了,也不给童贯留下一粒米。

   城池其实不重要,只要粮食毁了,这路军队便可以乘船过河暂避。

   方天定又看向李助,道:“宿迁乃是童贯大后方,军兵众多,你只有三万军,压力大不大?”

   李助笑道:“若是正面会战,末将怕是不敌,此次是据城而守,实无困难。”

   信心满满,好似已经站在了宿迁城头上。

   方天定也没见责,因为早已经安排下了内应,就等大军抵达。

   “报~”鸽使飞来,道:“禀太子,张威将军飞鸽传书,六安军已下。”

   “好!”方天定一拍墙头,喜道:“大军拔营,胜利传来,实乃好兆头啊!”

   众将拜道:“恭喜太子,我朝再下一地。”

   “唯将士奋勇,我朝才能安泰!”感叹一句,方天定又下令道:“传令张威,继续向北,努力扩张!”

   “是!”传令立刻飞马而出,传达命令去了。

   方天定转身,看向伍零九,道:“卿乃六安军主官,可有信心治好六安?”

   伍零九拍着胸膛道:“定不让太子和朝廷失望。”

   “善!”方天定颌首,勉励道:“治好六安,还有更广阔的舞台等着你!”

   伍零九拜谢。

   想他一介白身,半年不到就成了六安军主官,真是坐火箭的速度。

   不过也正常,明朝方兴未艾,只要立场坚定,能力又不差,那升官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当然,提拔这么快,和他曾为太子媒人也不无关系。

   方天定看向北方,道:“传令,张宪即刻前往王寅部效力,助其拿下寿州。”

   萧嘉穗道:“太子,张宪投降不过一旬,现在派出,会不会太早了?若是……”

   方天定道:“其父守寿州,坚持不降,急切难下,为免损失过大,当断则断。”

   派出张宪,便是复叛,不过损失一将,不会有太大影响。

   若是张宪说服张所投降,便可以轻易得一州之地,还可以收得张所。

   这种高风险,高收益,但是失败损失不大的买卖,当然可以做得。

   不一刻,张宪到来。

   方天定道:“此来旬日,你也见了我朝气象,可有收获?”

   张宪道:“纵观我朝,比历朝历代强了不少,或可实现天下大同。”

   “前途漫漫啊!”感慨一句,方天定又道:“为寿州百姓计,我希望你能劝的你父投降,也好免得玉石俱焚,生灵涂炭。”

   张宪垂首,道:“吾父意坚,恐不易劝动。”

   “无妨,你自去便是。”方天定道:“若你父来投,就地为寿州知州,治理民政。”

   张宪拜下,领命告辞。

   方天定又看向身后,道:“庐州便交给诸位了。”

   新任知州卢襄拜下道:“太子放心,定不让一人因饥寒而亡。”

   卢襄投降后,还是应天府尹,然而他是降臣出身,说话底气不足,成绩也只是差强人意。

   因此,他主动申请外调,来庐州担任了知州。

   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庐州刚刚经历过大战,城池残破,野外多有荒废。

   想收回移民,重振经济,不费大心思是不可能的。

   不过,想更进一步,接受困难任务是必须得。

   只要庐州治理的好,卢襄就可以洗去降臣的身份,挺直腰杆做官。

   方天定又看向史进,道:“庐州城中,所剩大多是降卒,军心未稳,要抓紧教育与训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