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梁山终结者

七十八 真怒与假喜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2133 2024-05-30 14:40

  砰~

   扫落御案上的一堆东西,赵佶吼道:“立刻传旨淮西,五月必须平定王庆,六月大军立刻前往江南平叛!”

   呼哧呼哧喘了两口粗气,赵佶继续说道:“传旨,王黻弄权误国,致使江南方腊积重难返,势大难治,赐死!”

   众臣齐齐拜下,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

   这一刻,再也没人敢说废话了。

   江宁失守,方腊即将建国称帝。

   朝堂的人都知道,南北对峙形势已成。

   形势便如同北宋对南唐。

   只是不同于南唐末期沉疴入骨,方腊势力正是朝阳初生的时候,上下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很强劲。

   而且,方腊势力已经占据了滁州、高邮军,触角已经筋骨。进入了江淮地区,比南唐只有大江天险的形势,好了许多。

   反观赵宋,弊病重重,已是日落西山之时。

   当然,赵佶是不会这样认为的。

   他惊怒异常,是因为收回燕云的夙愿彻底破灭。

   从宋太祖赵匡胤起,宋帝便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只是一直未能收复。

   赵佶正打算联合金国,南北夹攻辽国以收回燕云十六州。

   若是能成,他便可一跃超过太祖太宗,成为赵宋第一帝王。

   此时江南丢失,绝非短期可以平定,迁延日久之下,怕是只能坐视燕云十六州又被金国占据。

   赵宋第一帝的美梦破灭,赵佶如何不怒?

   赵佶踱着步子,道:“说,可有平贼之策?”

   童贯出列,道:“臣愿领军,前往江南平贼。”

   “准!”赵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在他的眼里,童贯便是他的曹彬和潘美,当然要用。

   蔡京出列,道:“可效太祖故智,着人于荆南整训军队,建造大船,再沿江东下,必可破贼。”

   “准!”

   确定了两路并进的策略,赵佶又道:“诸卿,东南贼势汹汹,须得立刻镇压,还有良策,皆可提出。”

   宿元景出列道:“宋江进剿淮西,无往而不利,王庆之流已然胆丧,只是坚守城池不出。

   虽然难以给我军造成杀伤,却极其耽误时间。

   臣以为,或可招安王庆,令其会同宋江,一同东下进剿。”

   “臣以为不可。”蔡攸出列道:“王庆已经是瓮中之鳖,不日可下。

   左右童相调兵遣将需要些时日,着令宋江抓紧破贼便可。”

   蔡攸反对,倒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他那个傻儿子头上一片绿,不把王庆弄死了绝不甘心。

   “臣以为宿元景之言可行。”蔡京出列,道:“招安王庆,可以节约时间、钱粮,又可以获得进剿方腊的兵员,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难得的,蔡京同意了宿元景的提议。

   此时蔡家父子俩为了争权夺利,已经反目,蔡京反驳蔡攸,并不奇怪。

   再则,蔡京发现了,赵佶有意招安。

   这才是他附议宿元景的根本原因。

   他那傻儿子,还是太年轻了,根本没把准赵佶的脉搏。

   果然,赵佶道:“如何招安王庆,众卿可各抒己见。”

   此言一出,招安已成定局。

   商议一阵后,赵佶令宿元景前去淮西,宣读招安赦书。

   宿元景被方天定摆了一道,正是郁闷的时候,当然想抓住这个机会重新证明自己招安小能手的风范。

   于是,童贯整顿禁军,准备南下,郑居中前往两湖操练水军,准备东下。

   宿元景领了圣旨,前往淮西。

   房州,李助领着王庆等人,检点从东南带来的兵员物资。

   李助道:“大王,东南给了五千兵,钱粮各十万,兵甲两万套,足见诚心。”

   王庆仔细看去。

   五千兵,剔除老弱,能有四千青壮,足可称为精兵。

   从车内抽出一把朴刀,只见刀身雪亮,刃口锋利,也是好兵器。

   甲以皮甲为主,保养完好,其中一千套步人甲,引起了众人一阵赞叹。

   这些东西,都是明军缴获而来,已经不符合军中制式要求,只能封存或者拆解。

   这次,方天定给王庆送了些过来。

   李助又道:“大王,这只是第一批,第二批正在筹备,约莫一个月后送到,能有军三万,兵甲五万。”

   王庆闻言欢喜,只觉得被宋江按在地上摩擦带来的阴霾散了大半,道:“方腊那厮诓骗了我十员大将,这次倒是做了些好事。”

   李助道:“大王,江南的确富足,人口又多,但是大将真的不多,不怪方腊诓骗我等。”

   王庆不置可否,吩咐把兵甲兵丁分下去。

   回到宫中,王庆又问道:“方腊那厮,可打算沿江西上?”

   李助道:“回程之时,方腊军已经打下了铜陵,正努力西上,只是想与我国接壤,怕是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两地距离一千五百里,除非方腊全军长了翅膀,才能立刻打过来。

   沉吟片刻,王庆说道:“宋江凶猛,实在难以抵敌,我欲向赵宋请降,军师以为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