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梁山终结者

一百零三 兵精粮足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2158 2024-05-30 14:40

  环顾众将,方天定问道:“城内粮食储备如何?”

   作为方天定大腿上的忠实挂件,叶贵立刻打开小本本,念道:“截止目前,城中存储精米一百二十万石,麦粉三十万石,豆类五十万石,其他杂粮共计四十万石。”

   米面是主食,不可或缺,豆类除了作为粮食,还可以做菜和发豆芽豆苗做菜。

   城池被困,城内缺乏蔬菜是可以预料到的。

   为了防止大规模败血症,必须准备大量的豆类,保证大军维生素的摄入。

   豆子也可以磨豆腐,用作蛋白质的补充,保证士兵力气。

   同样,豆类也是马匹的口粮,好在明军守城,只有万余匹马,消耗不多。

   方天定又问道:“肉食如何?”

   叶贵道:“肉干鱼干共二十万石,另有活猪牛羊共五千头,油十万桶。”

   按照一人一天一斤肉算,够吃一年。

   等到守城结束,肯定有更多士卒看到咸鱼咸肉就吐。

   没办法,新鲜的放不住,运输也困难,只能吃腌制好的。

   不过,在投军之前,士兵肯定也不会想到,能有吃肉吃到吐的那一天。

   不等方天定询问,叶贵继续念道:“城内有酒一万瓮,共十万斤,茶叶五千石,盐两万石,酱醋各一万桶,糖两万石。”

   种类齐全,数量众多。

   耗资也大。

   此次大战,明朝上下最痛苦的,莫过于刘韐。

   堂堂一国宰相,国库里只剩下一百多贯钱,还能好好过日子?

   太宰心里苦,太宰不想说。

   赵宋也不好过,同样是刮干了国库里的最后一文钱。

   不然杨戬为什么很受赵佶喜爱呢?还不是因为他能搞钱么。

   不管坏了多少小民的生计,他搞来的近千万贯钱,的确是解了赵宋朝廷的燃眉之急。

   所以说,大军一动,黄金万两。

   没有足够的钱,别想随便开战。

   听了叶贵的汇报,众将交头接耳计算了一番,觉得足够了。

   方天定道:“柴薪如何?”

   叶贵道:“运进石炭十五万石,目下还在抢运,争取能到二十万石。”

   方天定记得,后世明军守宁锦还是哪里的时候,因为城中缺乏燃料,致使城池失守。

   之前觉得是在搞笑,等到历练多了,才发现燃料的确事关成败。

   没有烧火的,吃生米喝凉水,谁受得了?

   叶贵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城内存有弓弩箭矢二百万枝,弩炮箭矢五十万枝,铁甲十万副,藤甲八万副,替换兵器以一人三次计算。”

   听着数量很多,其实不一定够用多久。

   战斗的时候,看到城外冲城,士卒都是随手就放,根本不会来得及瞄准的,命中率堪忧。

   不然,后世二战的时候,怎么可能平均两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呢。

   兵器也是同样,基本上交手一次,有三成会折断或者出现豁口。

   若不是马鞍山的铁矿投产,想准备这么多兵器箭矢也难。

   饶是如此,弩炮箭矢中,也掺杂了二十万的木矛。

   反正敌军冲城的时候,也不可能重甲巨盾,木矛同样有杀伤力。

   守城物资众多,还有投石,擂木,石灰,火油,布匹,药材等。

   花费如山似海。

   方天定道:“各位,物资虽多,却也不能浪费,平日注意节约。”

   众将应是。

   “刘子羽。”方天定叫道。

   刘子羽起身,道:“城内总计有军兵八万,分别为弩炮手一万,弩炮五千台,弓弩手一万,狼筅手三万,刀盾手两万,此乃守城主力。

   其余传令兵、了望手、旗手、鼓手等五千余。

   另有轻骑兵八千,重甲骑兵两千,作为出城搦战、反击、偷袭时用。

   只是注意,赵宋骑兵众多,正面交锋或会失利。”

   这些都是训练日久的精兵,体力、战斗技巧都是巅峰状态。

   “另外,城中有医师三百人,护士七百人,表演队五百人,伙夫、马夫、铁匠、裁缝等诸职业者六千余人。

   因为有百姓折返支军,城内添得新兵一万,只是需要训练。

   以上,便是城内所有人员,几近十万。”

   方天定问道:“各位,以十万对三十万,可有信心?”

   唰~众将起身,喝道:“定让赵宋有来无回!”

   “善!”方天定颌首,举起茶盏,道:“已汤代酒,敬大家!”

   “敬太子!”众人举杯。

   冰镇酸梅汤,不止太子可以喝,所有士卒也可以喝。

   因为用硝石制冰,除了人力,成本几近于无。

   想想看,六月暑热,打了一天仗,正是汗流浃背的时候,来一杯酸酸甜甜的冰镇酸梅汤,多爽?

   立刻满血复活。

   没事干的时候,扔几块冰调戏宋军,估计有宋兵忍不住会投降。

   毕竟,华夏人累死累活,不就为了口吃的。

   城外热成狗,城内喝冰镇饮料,这种落差,谁不羡慕嫉妒恨?

   这也是方天定下令运进来十万石糖的缘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