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县内,方天定看着满城废墟,直气炸了肺。
官库毁于一炬,房舍大量焚毁,大半座县城都是火烧烟熏后留下的残骸。
比无锡县的情况严重了许多。
原来,镇江府知府采纳了逃奔而来的无锡县知县建议,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以求对抗义军。
于是,兵过如篦,又是一把大火。
大小官员并富户都已躲进丹徒县内,只余升斗小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
邵俊冷哼道:“如此朝廷,怎可称为朝廷,便是贼匪亦不如。”
方天定吐出一口浊气,道:“不知其他两路却又如何。”
“估计也差不多!”邵俊接道。
看了眼身后犹自抽泣的百姓,方天定下令:“调拨军粮,赈济百姓,一切如苏州故。
令,通传苏州,调刘韐任镇江府知府,以恢复民生。
再令,从杭州调拨粮食、衣物,勿使百姓有缺。”
叶贵领命,前去通传。
方天定又道:“传令全军,此次打破丹徒,城内大小官员并参与放火者,一个不留!”
杀气腾腾。
这是方天定第一次下达如此血腥的命令。
难得的,没人反驳。
实在是眼前的惨况太让人触目惊心了。
清理废墟的士卒,不时从中起出烧的焦烂的尸体。
更有百姓躲在家中水缸里,被活生生煮熟的。
如此惨状,不杀人不足以泄愤。
五千士卒用了两天时间,才把废墟清理一遍,发现尸体三千余具。
粗略估算,全城死于大火者六千余人,几近一半。
又有丹阳、金坛两县来报,两地合计死伤两万余,所有钱粮尽皆被掠夺一空。
众将都是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打进丹徒县,把那些狗官挫骨扬灰,以为百姓报仇。
“城中百姓可都安顿完毕?”方天定问胡铨道。
胡铨答道:“已经安顿完毕,只是百姓从军意愿强烈,难以劝解。”
两日功夫,义军从城内招收了三千青壮,几乎把适龄青壮全部招募。
百姓尤不满足,上至七十驼背老者,下至十岁懵懂孩童,都想跟着义军打进丹徒县,报仇雪恨。
只是不可能把这座城池变成空城,方天定没开口继续招募兵丁。
方天定道:“你初为县令,即接手了一片废墟,可有信心治理好延陵?”
胡铨拜道:“若有一个百姓冻饿而死,以头抵罪!”
掷地有声。
看了城内惨状,胡铨心底对赵宋的那丝幻想彻底破灭,此刻只盼义军打进东京城,解民于倒悬。
两人商议间,縻貹进来,道:“茅山方向,有千余贼寇正向延陵而来。”
方天定冷笑道:“区区蟊贼,也敢犯我城池,端得不知死活。
点三千兵,一个不留!”
大家心里正不爽呢,有不开眼的撞到枪尖上,当然要出口恶气。
不一刻,大军整备出城。
行了三里,只见千余贼寇浩浩荡荡而来。
见到大军,贼寇立刻原地停下,却又乱做一团,喧喧嚷嚷个不停。
方天定打马上前,喝道:“无知蟊贼,敢来捋我义军虎须,可知死字怎么写?”
只见一头目打马而出,直趋方天定跟前,滚落马鞍,拜道:“小人卫忠,见过大王,我等听闻义军占了延陵县,特下茅山来投。”
卫忠?这也是方腊手下的大将,官拜六军指挥使。
只是没什么战绩,领兵出场两回,便没了下落,算是打了一回酱油。
不过,既然有好汉来投,方天定当然不好推拒。
主要是,茅山贼寇名声还行,虽然也抢掠,却不滥杀。
方天定扶起卫忠,道:“首领来投,不胜欢喜,且请回城说话。”
卫忠道:“大王莫急,还有三个兄弟,同样好本事,且引来相见。”
卫忠回到阵中,引了三个好汉过来。
三人拜道:“小人吴升(蒋印,卫亨),见过大王。”
这三个,方天定也是记得的。
卢俊义攻打独松关时,三人同为守将,连日下山搦战,直到蒋印为林冲所伤,才坚守不出。
能够和林冲厮杀多日,说明武艺也不错。
当然,这三人最后被活捉,也不必多说。
虽然没能厮杀一场发泄心中愤怒,但是收了四人,也算不无小补。
叙了几句话,众人进城。
看到城中废墟,卫忠手下的喽啰,尽皆失声痛哭。
便是卫忠四人也心有戚戚。
一个喽啰跪倒在方天定面前,不住磕头道:“大王,还请给城中乡亲报仇啊!”
方天定扶起他,道:“此去必然打破丹徒县,全克镇江府,到时候,所有罪犯一一清算,绝不放过。”
“多谢大王!”众多喽啰拜道。
卫忠道:“山寨里的喽啰,大多是延陵本地人,多有亲眷故旧在城内,是故如此。”
方天定表示理解。
卫忠又道:“大王此去,怕是难下丹徒,我有一计,只是踌躇,未知大王可愿一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