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三十章 明教方腊早布局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089 2024-05-30 14:40

  两浙路睦州青溪县,方氏漆园。

   在州治建德县打探消息的管事王寅回到漆园,立即赶往光明神殿,就见主家侄子方杰守在神殿外。

   “教主?”王寅轻声问方杰。

   “在祈祷,右使请稍待。”

   二人皆是明教骨干,清楚教主的习惯,多年以来,无论风雨,再急的事,都不能动摇教主对大明尊的虔诚。

   光明神殿内,明教第二十七代教主方腊跪在大明尊祭坛前,双手合十,满面肃容,口中念念有词: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

   做完祈祷,方腊起身,喊道:“进来吧!”

   自唐以后,摩尼教(明教的前称)的活动就转入地下,自然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建神殿做祈祷。

   所谓光明神殿,其实只是一间非常普通的小房间,方腊在神殿内的祈祷,外间能听个大概,而王寅和方杰的说话声,神殿内的方腊自然也能感知到。

   “州府即将来人取我教圣经,请教主速做准备!”

   王寅有些急,进门就直接汇报探知的消息。

   所谓“圣经”,当然不是后世基督教的《圣经》,而是明教的《明使摩尼教》经书。

   “坐,右使辛苦了。”

   头戴乌帽,一身白袍方腊闻言仍是一脸平静,从容不迫,其身心似乎都在刚才祈祷中获得了洗涤,脸上仿佛也能看到是睿智、圣洁的光芒。

   王寅见教主不为所动,又强调道:“朝廷再次下敕,要求州府送圣经入藏,黄知州也顶不住,已经安排了办差公人,建德那边我让人做了遮掩,应该能拖两日。”

   其实,王寅带回的并非突发消息,去年冬月,南郊祭天大典后,朝廷以天神降临,诏告在位,作《天真降临示见记》,方腊当时就预料到朝廷会有大动作,果不其然,一个月后,朝廷下诏,访求天下道教仙经。

   明教本是西方传入的外来教派,乃糅合祆教、基督教及佛教三派的教义为一创建,最初的教义与道教并无关系,但传入中土后,明教又迅速适应华夏百姓的需求,揉入一些道教教义。

   明教在华夏站稳脚跟后,数百年间里,多次修改教义,佛道色彩越来越浓。

   愚者不知明教真义,常将其与佛道并称。

   “勿急,既是朝廷需要,便予他们吧,我教导人向善,若教义能经朝廷扩散,也会为大明尊所喜。”

   方腊一脸淡然,全没有王寅的半点急躁。

   “教主,近些年,我教又新增了不少教义,若是就这样上交圣经,会不会不妥?”

   王寅担心的是教主修改的一些教经条文会引起朝廷不满,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便被教主改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明眼人都知道这么一改,释义全变,从强调“法”的平等,到否定其平等,用心如何?很容易被有心人关注和过度解读。

   “无妨,二十二代教主时,朝廷也曾下诏集天下道藏,我教就已经上交过一次圣经,此事既有先例,朝廷也一心求取真经,我辈当成此美事。”

   方腊说的“先例”,是百年前的真宗朝,官修《道藏》,也曾两次下敕,命福州献上《明使摩尼教》编修入藏的事。

   明教并不是僵化不知变通的宗教,其教原称摩尼教,大宋立国前后,为进一步华夏化,才以教旨代替教主作为教派名称,改称明教。

   大宋平定天下后,历代教主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陆续对明教教义做了一些修改和简化,如将原教义的素食、禁欲改为素食、戒酒、裸葬,并提倡团结互助、教友互为一家,又将一天四次的祈祷简化为一天一次。

   如此一来,明教越发“平民化”,始终传播不衰。

   见王寅仍自惴惴,方腊安慰道:“右使勿虑,明教传承数百年,虽有前朝毋乙、董乙二人之乱,但大体还是与历代朝廷相善的。”

   “当今皇帝痴迷道法,当是想取我教教义之长,以补道教之短,且我教向来导人以善,便是有些许教义变化,朝廷也无话可说。”

   方腊此言不假,明教教义是以善、恶二元论为基础,将一切现象归纳为善与恶。

   善为光明,恶为黑暗,光明必会战胜黑暗,人类若依宗教之真理与神之志向,终必走向光明、极乐之世界。

   而无始以来明暗相交,恶魔恒于暗界,纷扰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恶混淆,故人当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

   王寅接着讲:“属下还探听到一个消息——明州官府正在查探我教分堂的活动规律,似是准备上书取缔。”

   方腊终于变了脸色,道:“此事确实失于操切,明州的根基太薄弱,本就不具备大力发展的信徒的条件,大建斋堂,夜聚晓散的做法与我教教义不合,失之于诡,是我错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