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染嘉兴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20 2024-05-30 14:40

  趁着贼人心魂被朱勔笑骂所慑,秦明果断将朱勔枭首,顺手抛入敌军阵中。

   随即一刀插入骡马屁股上,骡马吃痛,惊叫着冲向敌军,引起一阵慌乱。

   待到方七佛等人反应过来时,那胆子比马球蛋还大的官军武将已经调转马身,狂奔而去了。

   “放箭,快放箭!”

   “杀了这狗日的!”

   “杀啊——”

   大战将起的战场上,真正能保持冷静的永远都是极少数。

   受到羞辱的“义军”元帅方七佛喊出的命令是“放箭”,可其他的头领在慌乱中却喊出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口令。

   然后——

   本就极度紧张的“义军兵卒”们立时乱了套,放箭的放箭,躲闪的躲闪,冲锋的冲锋,几乎全凭瞬间的本能驱动,在众多的命令中选出最“合理”的一个执行。

   在如此紧张而混乱的情况下,一旦有人带头冲锋,其余的人多半也会跟着下意识的呐喊和冲锋。

   贼军兵甲不全,旗令不识,基层军官极度缺乏,训练更是无从谈起,打仗全凭血勇之气,指望令行禁止本就不现实。

   见已经有这么多人冲了出去,追赶那官军武将,方七佛情知气可鼓不可泄,索性命令第一阵列全部压上。

   几万人的大阵,当然不可能列成单纯的“一层”阵型。

   方七佛将大军分为前、中、后,整整布置了三大阵列,直面官军的前军阵列人数其实只有万余人。

   其人虽被秦明和死鬼朱勔接连羞辱搞得有些恼怒,但毕竟是方腊信重的元帅,行军打仗的“经验”自然不缺。

   方七佛见到徐泽的兵马始终不为所动,心下莫名有些担心,终究没敢全军压上。

   前军冲锋后,其人就退到后面中军阵中,命后两阵列匀速前进,慢慢跟上。

   秦明堪堪跑到同军阵前,胯下的青骢马就一声悲鸣,倒地不起。

   贼人毕竟人多,慌乱之中,还是有不少箭矢射中马臀的,又一路狂奔,失血不少,撑到阵前终于撑不住了。

   秦明情知这马没救,一阵肉痛,在两名出阵协助的社首亲兵帮助下,赶紧爬起身。

   “社首,明幸不辱命!只是社首才赐的马——”

   贼军迅速靠近,很快就要接战了,徐泽在阵中,自不能轻动,摆摆手,不以为意地道:“哈哈哈,马没了再送你一匹,人没事就好!”

   秦明背上也插了不少箭矢,兀自强撑着。

   “这些小伤,末将扛得起,根本不碍——”

   话未说完,其人便一头栽倒在徐泽亲兵的怀中。

   “无拘,快!”

   安道全将受伤的秦明拉入阵中紧急救护,贼军队伍已经越冲越近了。

   贼军因为之前呈半弧形列阵的缘故,原本就有些紧密的阵型在冲锋中变得更紧密。

   以至于一些试图在冲锋中呈仰角放箭的贼军兵卒,被后面和左右的人不断冲撞差点跌倒,而不得不停下这个没用还极度危险的动作。

   贼军越冲越近,已经只有百余步了,但社首仍没下达开火的命令,众人也皆安静地等待。

   站在阵列左侧外围的“憨队正”马和尚(上次编制改革,都头改为队正,“憨都头”就变成了“憨队正”)整张脸因为兴奋都在不自觉的颤抖。

   同军打了这么久的仗,一直都没有多少机会进行肉搏战,让他这个长枪手出身的队正几乎无用武之地。

   再不捅几个人,等以后升到了营正,就更没有机会亲自提枪上阵捅人了。

   凭借一些简单的参照物,迅速判断陌生战场上的敌我距离,是官兵训练有素的基本指标之一。

   马和尚虽憨,却是天生的战士,这些技能比常人更熟练。

   一百五十步!

   一百二十步!!

   九十步!!!

   越来越近了,兴奋的马和尚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长枪。

   就要有机会捅人了!

   方腊军中军阵中。

   贼军元帅方七佛骑在马上,跟随“中军”阵列缓慢推进。

   因为前方阵列挥舞的旗帜和各类武器的遮挡干扰,视线并不太好,其人勉强能看清前军前面的官军仍是纹丝不动。

   官军的异常举动,让方七佛心中的不安感迅速加剧。

   而随前军阵列冲锋的庞万春虽是“神射手”,却没有尝试放箭,因为他清楚在这样混乱的战场停下来,被自己人踩死的机率要远大于自己射死敌人。

   其人的好视力全用在了敌人身上,已经能清楚的看到对面官军的面部表情——不是惊慌、害怕,而是兴奋!

   仿佛精明的猎人看到野兽冲入陷阱时的兴奋,老练的渔翁看到鱼儿自投罗网般的开心,这种感觉让他心悸。

   上万人的集体冲锋和呐喊声是极大的,大到一些挤倒的倒霉蛋被踩死之前发出的惨嚎声都没几个人能分辩得出来。

   大到对面的官军终于开始展开进攻,发出“开火”的命令,庞万春能清楚的看到官军奇怪的命令嘴型,却听不到一丝命令之声。

   随着同军阵中数支烟花腾空而起,数十门火炮也相继发出怒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