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零六章 究竟谁才是蠢才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99 2024-05-30 14:40

  鸭绿江水师从上游放下的火船,让高丽联合舰队产生了一阵的慌乱。

   但,也仅仅是慌乱了一阵而已。

   进入鸭绿江前,全光佑就依据测量的水文数据,

   将船队编成三路纵队队形。

   为了防止敌军上游放火船,他又将几艘船头包有铁皮的战船,

   放在船队的最前面,单独编为一队,足以应对一般的情况。

   而敌军无人操纵的火船,缺少风力的推动,

   仅靠枯水期的鸭绿江有限流量产生的流速,其漂流速度慢得可以。

   高丽人只需要安排部分士卒站在船头上,

   用长枪将这些顺江缓慢靠近的火船推到江边,即可消除隐患。

   即便火船燃烧速度太快,导致操作失败,最多也只会损失前面的几艘小船。

   或者干脆不予理会。

   后面距离甚远的舰队主力,基本不会受到干扰。

   刚才士卒们惊呼,是因为上游的敌军居然准备了二十余艘小火船。

   一般江面上的战斗,很少会准备这么多火船。

   说白了,火船战术虽然好用,但限制条件也多。

   之所以在古代水战中火船战术一再出现,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首先,此时的船体全为木质,船帆、缆绳等物也都是易燃物,

   只要点燃,就很难扑灭。

   然后,水战又多发生在港口或江河水道等相对“狭窄”的水域里,

   一旦战船起火,极容易在慌乱移动的过程中,

   磕碰到本方的其他船只,进而造成更大损失。

   但想用好火船战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是随便点着几艘装满可燃物的小船,就能火烧敌方大军。

   释放火船的位置选择、风速预先判定、攻击的突然性、敌军的战船密度和队形等等,都很重要,甚至缺一不可。

   但最重要的,

   却是放火船的一方,必须同时派出战船参战,

   利用突然放出的火船突破敌军船队阵型,撕开缺口,制造混乱。

   再利用后续的战船上悍不畏死的士卒制造伤亡,扩大敌军的恐慌。

   从没有听说只放几艘火船就能打赢一场水战的故事。

   而现在,鸭绿江水师的行为就透着一股让人看不懂的傻劲。

   如高丽军这样,一旦预有准备,火船再多也没用。

   敌军的操作太莫名其妙了,准备了这么多的火船,却没有连在一起放,

   而是前一艘放出十余丈后,下一艘才放下来。

   已经放出的三艘火船,从远看就像一条冒着烟的火龙(后面的火船刚刚点着,为了保证能够烧到敌船,最初的火焰还很小)。

   “真是蠢材!”

   全光佑站在船首,指着远处正在被本方士卒推往江边的火船,对身边的部属讲。

   “这么多火船,居然不知道连在一起放,这是担心打不过我们,要烧船弃寨逃跑么?”

   “定然是,我高丽大军一到,同舟社望风丧——观察使快看!”

   上游更远处,敌军水寨方向,开始冒出滚滚浓烟。

   “真是要烧寨啊!”

   “哈哈哈!”

   “嘭——”

   众人嘲讽话音未落,被推开还没有推远的火船,突然爆散出好一大团火焰。

   推动火船前进的铁头船和其上的士卒瞬间被大火吞噬,看起来恐怖至极。

   好在士卒们经历了片刻的慌乱后,就立即跳入冰冷的江水中,以躲避燃烧的火焰。

   稍远处,靠得稍近的铁头船上,

   几名士兵被爆炸火船火星溅射道,身上也燃起了火苗。

   全光佑专门研究过上次大战失败的战报,

   知道敌人这种火油的恐怖威力,赶紧下令。

   “火油!船队快减速!”

   被猛火油波及的铁头船士卒,经历了短暂的慌乱后,

   立即裹上提前备好的湿牛皮,身上的火焰很快就熄了。

   包括船身上被溅射的火焰,也用这种方法扑灭。

   而远处被大火吞噬跳入江中的士卒,也潜游到远处,再次从水中冒出了头。

   船队众人为这些勇士逃过一劫而欢呼。

   隔得太远,看不太清楚,几人的眉毛胡子头发应该被火焰燎没了。

   除此之外,也就是一点惊吓和之后的受冻而已。

   “哼!一招好用,就一直用,愚不可及!”

   全光佑越发觉得被这个让高度警惕这么久的对手,侮辱了自己的智慧。

   看来敌人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

   鸭绿江水师应该是知道打不赢,试图用这种笨方式,迟滞本方的行动,

   以留足时间,彻底烧毁水寨,免得“资敌”。

   真是这样的话,他们的确成功了。

   这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出一团大火的火船,

   确实会对江面上航行的大船造成威胁。

   但全光佑并不在意,

   迟滞就迟滞吧,就这么短一截距离,

   能逃得了一时,还能逃过一世不成?

   水寨没了再建,敌军要是把战船也一起全烧了更好。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