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六十二章 王者的邀请函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098 2024-05-30 14:40

  名为《格物问道——学之根本》的公开课,是徐泽首次正面对儒学作出点评。

   其人作为有志于天下的势力领袖,于如此场合,吐露如此惊世骇俗之言,必然会引得舆论哗然。

   课后,徐泽拍拍屁股轻巧巧地走了,却留下了一地鸡毛。

   当即有士子表示要弃考返乡,以自身坚定的行动维护圣教的正统地位,坚决不向诋毁圣教者低头,平生就算不出仕,也不会为目无圣教的同舟社做任何事。

   另一些士子则嗤之以鼻,不低头你来大名府做什么?

   再说,徐社首那句话诋毁圣教了?

   儒学解决不了世间所有问题本就是事实,有问题就承认问题解决问题,闭目塞听只能固步自封,最后必然被时代淘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连圣人都无常师,先后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

   我辈圣教弟子为何就不能放下骄傲,学圣人这般谦虚,认真学习研究格物之学?

   世上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思想,掺杂利益得失的学术思想更难改变。

   让学习了半辈子儒学经典,并指望靠此学问谋生的老儒放弃“自己的思想”,再重新学习新知识何其难!

   后者笑前者食古不化,得其皮而忘其骨,是为学豕;

   前者则骂后者背弃圣教,枉为圣教弟子,是为学贼。

   争论变成了争吵,争吵变成了谩骂,现场逐渐失控。

   这些士子闹归闹,却只敢相互攻击,没人敢将火力对准煽起这把火的徐泽。

   毕竟,能在此时就赶到大名府读书的,基本没有普通人家的子弟。

   徐泽又不是真的社会秩序维护者,其人是致力于颠覆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杀人无算的真反贼。

   同舟社一面放出科举考试的消息,一面又强力推进税法改革,在收买士子之心的同时,杀起敢于反抗的大户来眼都不眨。

   就连安阳韩氏这样的数百年大族在同舟社面前,也只有丢卒保帅,仓惶出逃这一招,其他各族见识了同舟社的恐怖后,如何还敢不知轻重,以族试法?

   要是因为自己图一时嘴快,为宗族召来灭族之祸,死了都是白死,根本不会有人同情你。

   徐泽没有说错,术业有专攻,儒家最初也只是百家之一:以儒学为根基的学派,或者说社会组织。

   在持续千年的发展尤其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衍生出“儒教”的概念,而后又逐渐被神圣化。

   长达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出现新的时代问题,享受“独尊”地位的儒学自然要跟着不断更新理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此时的儒并非后世的儒,也不同于前代的儒。

   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朝代的儒家都不一样。

   儒学这个“筐”中,逐渐承载了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使之变得面目全非。

   身体健康的人吃了太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也会得病,更何况是集合无数人思想精华的学派。

   儒学承载的东西越多,内部就越混乱,从而又衍生出不同的思想流派。

   这种混乱状态,当然会影响到儒学作为大一统王朝核心思想的政治地位。

   所以,最多几百年,儒家就必然会经历一次内部大分裂。

   然后由一批天才学者将某一流派的思想推上主流地位,才能确保其学派内部的思想稳定,进而维持整个王朝的思想稳定。

   然后,再等待下一个剧烈震荡的时代,呼唤符合彼时的“儒学”理论来解决时代问题,再等待进入下一次大分裂,如此循环。

   赵宋便是这样剧烈震荡的时代,儒学也迎来了大发展。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以张载为代表的气学、以邵雍为代表的数学(先天象数学)、以程朱为代表的狭义理学等等。

   甚至,后世王阳明的心学,也发端于“此时”稍后几十年的陆九渊心学流派。

   有宋一朝,儒学能产生了这么多的流派,实际是儒家面对无法解决的时代问题时,在学术上的反思与突破,这种反思与突破也必然导致儒学再次的大分裂。

   早在徐泽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儒家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众多的新流派,换句话说,就是产生了诸多的裂痕,再次分裂是迟早的事。

   徐泽当年放出《大同说》,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激化这一过程。

   经过三年时间的充分发酵,《大同说》带来的讨论,已经使得儒家内部一直就存在的严重裂痕不断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徐泽再抛出“学问根本论”,既惊世骇俗,却也能为世人所接受。

   此举必然会使得裂痕严重的儒学提前迎来大分裂。

   这当然是徐泽故意为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儒学的分裂而分裂。

   同舟社以后建立的王朝必然会远超历代,将是疆域万里,治下万族的强大政权。

   这样强大的统一王朝如果没有“独尊X术”之类的主流思想确保王朝大一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徐泽促使儒学分裂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它早日诞生出新王朝所需的全新流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