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十九章 走投无路的贼军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12 2024-05-30 14:40

  “和尚快起来!先把身上的血擦掉,傻小子,你是想把自己冻在城墙根上么?”

   “这水都浑成什么样子了,还洗什么洗,赶紧换一锅!”

   “马罕,看看你的刀有多少豁口了,你小子竟然凭着这把烂铁片子砍死了三个贼人!来,用我这把——让你拿着就拿着,别死了!老子还指望你多杀几个贼人!”

   “你,去看看饭食好了没?做好了就马上送过来,儿郎们趁热吃了,才有劲接着杀贼人。”

   顺化城城头,再次打退贼军的进攻后,向义军刺史韩观简单擦掉衣甲上的血肉残渣,顾不得休息,就一边巡城,一边鼓舞士气。

   顺化城乃开泰三年(公元1014年,辽圣宗年号)以汉户置,经过百年的繁衍,城中人口仍未超过三千,青壮约有八百,是标准的辽国下县。

   大宋西北,与夏国交接处,就有很多这样的“城”存在,只是,以顺化城的规模,在大宋,顶多冠以“寨”名,

   实际上,其土木结构的城墙,比起大宋关西一般的寨墙也强不了多少。

   正因为顺化城人少墙矮,防备力量薄弱,訾保元才会在此死磕。

   仅过去一日,贼军就攻上了城头,危急时刻,韩观带着年仅十四岁长子韩惟信增援,才堪堪打退敌人的进攻。

   时辰还早,贼军在天黑前很有可能再组织一波攻击,希望能挺过这一波,等到晚上天气转冷,兴许就能迎来转机。

   这几日遭遇倒春寒,贼军仓促起事,裹挟的人虽多,御寒物资却不足,在野地里每多呆一日,就多一份危险。

   訾保元也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攻城战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的原因之一。

   随着大辽的没落,国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

   同在局势混沌的东京道,被抽兵、缺训练、缺钱粮、人心不稳等等,南面安复军曾经面临的所有问题,紧挨的向义军也一样存在。

   差别只在于向义军刺史韩观更得军心,且因为城中多是亲戚宗族,与一心想抢粮抢人的訾保元叛军没得谈,只能咬牙打下去。

   向义军没有固定兵额,居户耕战一体,城中每个青壮战时都自动转化为战兵,本身足以应付一般的叛乱。

   只是辽国数次大败于女直人,多次抽兵,顺化城也被抽走四百人,此时不得不以老弱和健妇协助守城,形势非常危急。

   辽初的统治者颇有政治手腕,以契丹官员统领安复军防备南面的宋人,再置汉户顺化城以防备安复军尾大不掉。

   这种相互牵制的设计能有效防备彼此起异心,但若是缺少上一级的职司协调,便容易各自为战。

   是以,韩观发现贼军有攻城倾向后,根本就没考虑过向安复军派求援信使。

   他很清楚,以蒲离卜的个性和安复军少得可怜的兵力,必然不敢来救顺化城。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城中的人本来就少,多一个青壮都是好的。

   现在,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拼命了。

   城外乱军营寨。

   訾保元对躺在地上乱七八糟的贼军喝道:“起来,起来!都起来!我有话要讲!”

   顺化城外的地势起伏不定,贼军立起的简易营寨也不可能专门平整场地,营地内崎岖不平。

   待众人集合完毕,訾保元跳上一块大石,看着疲惫的贼军,道:“我知道你们心里有怨气,老子也有!”

   “老子和你们一样,在安复军待的好好的,稀里糊涂被蒲离卜这狗贼陷害,只因为我们是渤海人,而渤海人高永昌造反当皇帝了!”

   “他娘的,我们是渤海人怎的了,高永昌当皇帝关老子屁事?”

   “宁州不也是渤海人(宁州仅辖新安一县,圣宗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渤海降户置),还不是招呼都不打一个,逮着我们就放箭?”

   “宁州待不住了,只能回安复军,但不拿下顺化城修整补充,我们凭什么打更高大的来苏城?。”

   “这阵倒春寒,前天晚上,咱们冻死了五个人,昨晚,又冻死了十七个,今天要是不能打破顺化城,晚上还要冻死多少人?”

   “你们是想冻死在外面,还是破了城,喝酒吃肉玩娘们?”

   “破城!”

   “破城!”

   “破城!”

   再次鼓舞士气后,訾保元亲自督战,将全部兵力分为三波,计划接连攻击,务必要一战拿下顺化城。

   见城外贼军再次聚集,韩观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怕不怕?”

   韩惟信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坚定答道:“跟父亲一起,死也不怕!”

   韩观取下自己的头盔,带在儿子的头上。

   “我就在你的后面,不要退!”

   “儿子明白!”

   韩观转身,对城下避风的守城兵士们喊道:“都上来,打退了这波进攻,贼军就应该要散了!”

   敌对双方的精锐战力都很少,訾保元放弃了多面进攻的尝试,直接将兵力集中在了正面。

   连续两日的攻守战,守军的箭矢消耗很大,能开强弓的人更少,有限的箭矢,基本没有起到迟滞贼军攻势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