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八十三章 这江山跑不掉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12 2024-05-30 14:40

  《阶层流动——王朝的生命力》一课中,徐泽以全新的角度分析了历朝的兴衰——皆离不了“流动”二字。

   以秦王朝为例,让秦国强大最主要的政策,不是成丁必须服役的役兵制,而是耕战受爵确认的社会“流动”性。

   种田种得好,砍脑袋砍得多,自己的阶层就能往上跃升,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秦兵来说,敌人脖子上长的东西,不是别人的脑袋,而是自己的爵位和赏赐!

   赏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的诱惑和压力双重作用下,秦兵才能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变成了为“流动”而疯狂的野兽。

   大秦一统后,为什么很快不行了?

   还是“流动”!

   耕战受爵流动的弊病就在于都向上,谁向下?

   统一天下的过程太快,老秦人不仅打累了,也吃完了最大的饼,逐渐流不动,没动力了!

   而原本腐化堕落的六国贵族被打落尘埃后,却又爆发了“流动”的动力。

   于是,天下就乱了。

   当前,赵宋也存在严重的阶层流动困难。

   一面是基层缺官吏,一面是越来越多的荫补官员领俸禄却不做事。

   就算党争不休,落败的党派官员照样阡陌相连,即便不贵了,也能极富。

   而尚未上岸的芸芸众生,却还在苦苦挣扎。

   科举难,进士及第后升官依然难;

   做吏难,熬白了头发也得不到迁转;

   当兵难,砍脑袋不如做副业,打胜仗不如吃空饷;

   百业都难,干一行亏一行,行行都亏本,行行都没有出路;

   都想做人上人,上去了就不想下来;

   即便下来了,广蓄田宅,照样能富贵数代,还想再上去;

   都在上面,都争着到上面,都不管下面,等下面崩了,上面还会安稳?

   课上完后,徐泽没有再布置思考题,而是带着一众官员出了军营,徒步走到田各庄看望还在养伤的田赶驴。

   轮训期间,当然不可能穿赵宋那种必须讲究仪度,行动不便的官袍。

   但众官即便都穿着便服,个个皮肤白净,气度不凡,也是惊呆了一路乡人。

   这次行动是“突然袭击”,这么多大老爷一起下乡巡视,可是乡中百姓几辈子都没见过的大新闻。

   不仅是田赶驴一家措手不及,村里的共建会负责人和保正等人也慌做一团。

   还有一些百姓想看稀奇又不敢上前,徐泽吩咐亲卫不要拦,就让他们跟着。

   田赶驴两口子都是勤快人,家中收拾得还算干净,屋内并没有太难闻的味道。

   但无论是塞在墙缝间用以挡风的稻草,抑或是床上单薄破旧的被褥,还是锅内正煮着的野菜配杂粮糊糊,都能看出这户人家正在艰难维持。

   屋内太狭小,转都转不开,徐泽只带着这批轮训的三名知州入了屋内,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便让亲卫放下米、油等慰问品。

   出了门,他又带着众知州、知县在村中转了一圈。

   还在村中的大古树下,与一些胆大跟随的村民座谈,唠了大半个时辰的家常。

   最后,赶在天黑前回到军营。

   这既是一场政治作秀,也是一堂实实在在的授课。

   来回的途中,徐泽还指着路边的不规则田地,就土地丈量、贫瘠划分、耕作常识等问题,考校部分官员,有的官员张口结舌,有的对答如流,高下立判。

   赵宋官员下乡,根据不同的品级,有不同的仪仗。

   这不仅是为了体现官府威仪,也是为了确保官员自身的安全。

   所谓“白龙鱼服,见困豫且”,说的就是贵人微服而行,易遭危险,如白龙化鱼在渊中游,易为渔者所捕。

   在皇权不下乡的时代,地方治安极乱,城池以外,就可以算得上法外之地。

   没有足够的武力和威慑维持官员的威风,一些小蟊贼脑子一热,便敢朝官员下手。

   所以,动不动就微服私访的,不是会坏事,就是想坏事。

   即便是在同舟社治下,一些共建会根基不牢的地方,徐泽也不可能搞什么微服私访。

   徐泽这次政治作秀和以身示范,就是向官员们传达一些信号,至于要传达什么,自不用他多讲。

   身居上位者,一举一动都会被属下格外关注和解读。

   谁能解读出更多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主动,并在与同僚的激烈竞争中积累更多优势,以换得关键时刻的晋升机会。

   这与品性无关,乃是官僚本能。

   只要各级官僚的权力来自“上面”,这种风气就无法避免。

   已经具备吞吐天下之势的同舟社,也不缺这种问题,甚至更“严重”。

   上升期的势力,每一刻都可能出现机遇。

   谁不想在徐泽感兴趣的方面努力,以博取社首的好印象,以待时机来临之时,青云直上?

   徐泽当然清楚手下这帮旧官僚的死德性,但他并不急,因为急也没用。

   官僚作风的转变是一件艰巨的大工程,需要持久用力,久久为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