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二十五章 了望手也有大梦想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045 2024-05-30 14:40

  徐泽率领的船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船队,船只相对较小不说,船工们也多是只走过几趟高丽的“生手”,缺乏远洋航行的经验。

   出发后,靠着季风和洋流的双重加速,仍然要在密州、海州两次补给修整,一路磕磕绊绊,行进近半个月后,才抵达明州。

   凭借太尉府开具的公凭,在明州市舶司,商队拿到的优先进港和最优定税价——免税是不可能免税的。

   几日后,在明州留下两艘商船,出售了部分货物,再次补给后,船队重新出港。

   驶入大洋后,洋面上已有四艘大船等候多时,打着旗语请求加入徐泽的船队。

   王四和张顺乘艓船登上“梁山号”旗舰,立即向徐泽汇报情况。

   “四艘船一共九百六十人,野港水浅,只能靠小船摆渡,夜里又不能大举灯火,装的物资不够多,只能跑单趟,若找不到落脚地,返程的话,恐怕会有危险。”

   王四经过大半年的休养,身体已经恢复如初,但吹多了海风的面庞依然很黑。

   徐泽点点头,南下船队上的补给物资足够多,只要找到能停靠的岛屿,转过来就可以了。

   “属下已经探明澎湖的情况……”

   两个月前,王四就掌握了澎湖岛进一步的消息,并向徐泽发去情报,正是掌握了这一情况,徐泽才决定带领船队南下。

   张顺兀自不放心,亲自带船去查探了一番。

   “……岛上原住民不足两千,长相较明州疍民并无太大差异。筑城的其实不是原住民(这个概念当然是徐泽定义的),而是前朝才迁上岛的唐人后代,说祖先是汾水人,名施肩吾,中过进士……”

   澎湖列岛有人,这一事实应该早就被海商们发现,徐泽甚至怀疑最初在岛上的原住民也是更早时期的中原遗民。

   毕竟,这么小的岛屿,靠自然演化,人都可能产生,更没法有社会形态的人类村社。

   “澎湖实际有岛数十,只是大多无法住人,主岛地势平坦,无河川山岳,缺灌溉水,土层为红棕壤,很浅,加上海风强劲,五谷难生,其民主要以打鱼为生。”

   “岛上生活艰辛,遇到过往海商,他们会换一些粮食、布帛和铁器等生活物资,其余商货则不要。”

   徐泽频频点头,张顺确实用心,知道自己关注什么,正是因为澎湖列岛不利耕种,难以繁衍,才不为习惯农耕的华夏人所不喜。

   “听人讲,澎湖以东确有大岛,很多年以前,曾有人从黑海沟来,语言不通,上岛就杀人,后被岛民赶下海。”

   “属下本想先去东面探查清楚再返回,但需跨过黑水沟,属下又有一条单船,怕出了意外后,无人向社首汇报澎湖岛的情形,只得返回。”

   “很好,辛苦了!”

   徐泽想到了原剧情中张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命丧涌金门的事迹,又补充道:“顺而为之,逆莫强求,好好做,你之才,不应止为一斥候!”

   张顺听出徐泽的言外之意,激动难抑,就要下拜,被徐泽止住。

   张顺的这个消息印证了徐泽的推断——和澎湖列岛一样,以大宋的航海技术,台湾岛是可以通航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华夏先民忽略了而已。

   后世有俗语云渡台“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之说,且不谈其语夸张的成分。

   明清以后朝廷禁海,片帆不许下海,偷渡者们只能挤在破旧的木船内横渡海峡,船小条件差,又不熟悉航线,莫说六死,七死、八死都不夸张。

   而郑成功抗清失败后,被迫率领二万多人,乘两百余艘大小船只仓皇渡海,其大船各方面条件应该会优于徐泽的船,小船就未必了。

   在准备不足,气候不利,岛上还有强敌阻挡的情况下,不还是成功登岛了吗?

   待张顺与阮小七、蒋敬交接了澎湖航线相关情况后,徐泽让张顺回到自己的船上,而后,船队改变编队序列——张顺带的船打头。

   三日后。

   “东家,情况不对!”

   李俊的船上,领船的老船工向李俊汇报。

   “怎么了?”

   “照这日头,船队怕是到不了泉州——太偏了,要不要通知徐巡检?”

   李俊这些时日也学了不少航海知识,当即取来海图,对照太阳高度夹角比划一番,心中已信了老船工的判断。

   恰在此时,前船打出保持跟进距离的旗语。

   “没事!跟紧了,徐巡检肯定有安排!”

   李俊几个月前被牛皋从九斗山救下后,就认了命,和受招安的费保、倪云等九斗山山贼一起去了之罘湾。

   李俊原以为自己之前傲气扭捏,落魄后再觍着脸投靠,必会受徐泽羞辱,没想到徐泽不仅没有苛待他,知其差一些本钱买船,还为其担保,找海商们借了钱。

   李俊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自知江海有别,特意雇了经验丰富的老船工,还联络上以前的“生意伙伴”,有了官面照应,自然顺风顺水,短短几个月时间,竟然就还清了欠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