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七十章 引蛇出洞同舟社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39 2024-05-30 14:40

  出乎高药师的意料,辽阳府的谈判很顺利。

   金人果然如徐泽所料,没谈疆域划界之事,对高药师带去的农具样品也非常感兴趣,

   金人提出用北珠、貂皮、松子等物资换农具,得了徐泽的吩咐,高药师坚持必须要用铁矿石换。

   不同于后世的偏见,“渔猎民族”女直人对农耕非常重视。

   完颜部最初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部族,靠先祖完颜绥可带领族人徙居海古水,耕垦树艺,才开始发家。

   其部对农耕的重要性认识非常深,对良种、先进耕作技术和农具的期盼程度,甚至还要超过中原一些农民。

   以至于出河店和护步达岗两战胜利后,金军“缴获耕具数千以给诸军”,都要大书特书,甚至郑而重之地写入后世史书。

   这几年,金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大多用到国战上了,更加期盼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的先进农具和耕作技巧。

   其实,金人对能提升农业基础的水利工程也同样期待,

   只是因为工程建设要用到大量的人力,有心却无力,只能暂时放弃。

   同样道理,用需要不少人力开采的铁矿石换农具,也让金人很纠结。

   同舟社方面,经过几年的积累,炼铁技术和水力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海东郡、之罘湾和镇海府均有水力锻压机,工作效率远非人力能比。

   抛去海运成本,仍然具备“物美价廉”的优势,同样的农具,价钱比辽阳府的铁匠坊自产的还要便宜。

   一些水力锻压的先进农具,手工更是难以仿造。

   金国正是全民备战的时候,少造几样农具,就能多生产一些刀枪,这个账很好算。

   而同舟社这边,效率越高,对原材料的需求就越大。

   镇海府的铁矿品位要高于海东、京东等地,但储量不多,当然不可能拿来做农具。

   开州铁矿的品位更高,用海东、登州低品位铁矿打制的农具,换取有战略价值的高品位铁矿石,稳赚不赔。

   直到回了镇海府,高药师才知道受了极大屈辱的金人能够“爽快”议和的原因。

   徐泽给他通报了辽帝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举国大征兵,欲要再战金国的消息。

   情报是潜伏在南京析津府的乌程传回的。

   辽国朝廷正式“册封”徐泽为东南路统军使兼镇国军节度使后,他便派人到南京道与乌程取得联系。

   并且,已经建立了苏州至析津府的商路。

   时间持久且面积广泛的战乱,已经严重动摇了辽国在基层的统治。

   以往治安状况良好,对外防护严密的南京道,此时也是盗匪横行,走私遍地。

   无比吊诡的是,作为走私的其中一方,大宋似乎对辽国正在发生的巨变充耳不闻,

   始终歌舞升平,似乎完全没有受到邻邦战乱的影响。

   这样说也不对,大宋天子赵佶除了不断催促毫无进展的对夏攻势外,

   前些时日,还诏令“北边帅臣毋生事”。

   显然,大宋朝廷通过自己的渠道,已经了解到金辽之争的一些内幕。

   只是不能确定战争的具体走向,持重的大宋君臣不想过早与辽人开战。

   还有一点让徐泽看不懂,辽国战乱不断,南京道本应该严格管控的粮食和军械却有些失控。

   特别是军械,有买进的,也有售出的。

   乌程已经联系了几个大商贾,可以为同舟社持续提供竹、木、角、筋等制作角弓的原材料。

   甚至于成品也可以售卖,只是价格稍贵。

   实在搞不懂其中的原因,徐泽最后只能归结于“乱世”真是不能以常理度之。

   所谓乱世,不就是因为什么都乱套了,才是叫乱世吗?

   得到了金国紧张备战,以应对辽国更大规模征伐的信息后,

   徐泽立即调整战略,大刀阔斧的整合东南路资源。

   首先是以演习为由,兵出宁州、复州两地,解除两州的武装。

   在同舟社强大军力和朝廷大义威慑下,两城镇守乖乖的交出了手中武力。

   但其后的社会改革,因为官员和大户的阳奉阴违,推进并不顺利。

   这些人显然错估了形势,

   根据情报处提供的名单,同舟社大索全城,抓捕了一批骨干分子——罪名是通敌。

   这个罪名真不是捏造的,都是查有实据。

   辽阳府多次易手,东南形势混沌的情况下,各家都在寻找出路。

   曾经找高永昌的,现在找女直人的,甚至还有联络山中匪盗的等等,

   只要是条退路,就不会有人放弃,一抓一个准。

   这次,徐泽没有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砍掉一大堆脑袋后,两州官民终于意识到同舟社这个外来户的狠辣。

   其后,随着同舟社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金军,还逼着金人签订城下之盟的消息传开,

   得知同舟社的“强大”超越想象后,两地人心稳定了不少。

   毕竟,有强大的军力保证外部安全,能够安稳过日子的情况下,没几个人愿意拿自己的头颅试探同舟社屠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