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与城谐亡高丽王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99 2024-05-30 14:40

  开京城。

   被城中动乱折腾了整整一宿,城墙上的守军已经非常困乏了。

   虽然国主之前紧急征召了两万民夫协助守城,

   但就算是敌军已经围城的危急情况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民夫和士卒全部都放在城墙上。

   攻城战不仅比拼攻守双方的人数和战斗力,

   还要比拼哪一方能“熬”得更久。

   劳逸结合,让守城力量随时保持较好的战斗状态,是合格将帅必须考虑的问题。

   通常的做法,是视敌人兵力和攻城强度,

   将所有的守城力量分成若干部,

   少部分轮替担负了望警戒任务,未轮值的,则在城墙下就近的营房内休息。

   大部分作为防守力量,分防守重点区域,预置到若干前置防守营地,随时准备登城防守。

   还有一部分,是总预备队,由指挥守城的统帅亲自掌控,以应对意外情况。

   昨夜,拓俊京先是担心敌军连夜攻城,将部分防守力量也派上了城。

   随后,城中出现不稳迹象后,宣布全城戒严。

   情况紧急之下,根本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

   一些城墙段的防守兵马也被挪用于戒严,

   守城的官兵到了后半夜,一直没人替换,

   敌军就在几十里外,没人敢放松,只能在城墙上死熬。

   而夜间守城,是不可能出现后世影视作品那样情况——

   城墙上,灯火通明,

   守卒们手持长枪,一人守住一个垛口,老老实实站着。

   黑漆漆的夜里,这种做法毫无意义。

   而且,站在垛口边,

   不管是士卒打瞌睡坠城,还是被敌军用弓弩射击,都危险无比。

   现在,开京城墙上,

   就是有限的守卒们聚在一起,躲在城楼内打盹,

   还有个别守卒在城墙上小跑着巡逻警戒,迫使自己保持清醒,并在寒风中维持身体足够的热力。

   时迁率领斥候营,在几名新附军向导的带领下,于拂晓时分摸到开京罗城下。

   配备有特殊装备的斥候营,进行过夜间偷城战的专项训练。

   时迁找到德岩山段城墙的一薄弱处,悄无声息地爬上城头,而后,接引部下登城。

   斥候营训练有素,分工明确,进展很快。

   直到拿下两座谯楼和一个城门,彻底控制了德岩山段城墙,守军才被惊动。

   此时,已经到了清晨时分,

   高丽守军自发组织的反攻被斥候营击退,

   但陈达率领第一将甲一营赶到后,立即展开的进攻,也被守军利用谯楼的有利地形阻拦住。

   当初,扩建城墙时,王询也考虑过敌军可能会突破某段城墙的情况,

   除了二十二座城门楼外,

   又根据地形险峻情况,每隔若干步,在城墙上建有一座谯楼。

   这些谯楼,战时可供各段守军进行指挥、了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

   平时则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和短时休息之用。

   所以,困乏不已的高丽守卒,躲在此处睡觉是“符合规定”的。

   谯楼上有雉堞、了望孔等设施,守军躲在上面放箭,能有效压制进攻的敌军。

   谯楼下连接城墙的石劵门非常狭窄,仅可以容一人通过。

   除非双方士气相差极大,且不惜消耗人命来争夺,

   不然的话,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守设计,基本不可能靠人力突破。

   徐泽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出发前,他给时迁和史进等人下达命令时,

   就没有勉强,只是要求占领一段城墙,控制住制高点,等待其后的大军入城即可。

   眼见攻击受挫,陈达也不勉强,立即调整部署。

   巩固已夺取的城墙,并重点加强城门处的防守,以备守军反攻,并等待正将史进率领的后续兵马。

   德岩山段城墙失守,罗城严密的防御体系出了一个大缺口,城中兵马大恐,

   拓俊京立即召集人马,欲要将这“小股”敌军消灭在城墙上。

   只是,未知催生恐惧。

   高丽朝廷对同舟社信息搜集不够,战前动员无力的危害出现了。

   在底层士卒心里,

   依托坚固工事,打击敌人,保护家园,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同舟社神兵天降,就在开京城边,连败高丽军队。

   一战覆灭新联合舰队,

   再战攻破江华县,

   三战踏平城南大营,

   四战就直接占领罗城城墙。

   更有传说中的“一炮糜烂数十里”的恐怖神器。

   让自己去和这样可怕的敌人拼命,却是没几个人敢去。

   拓俊京一番威逼利诱,好不容易才聚集了两千人,

   德岩山上,史进率领的后续部队却已经赶到,

   而且,还带来了两门野战炮。

   城墙上众多谯楼和只能供一人通过的石劵门,

   既阻挡了攻击方扩大战果,也阻挡了守城方顺着城墙反击敌军。

   拓俊京组织这么多人反攻,当然不能走城墙。

   只能命部队先走到德岩山下,再从城墙内部的石阶冲上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