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九章 风流花月魁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18 2024-05-30 14:40

  酒宴后,蔡京拿出早就作好的《鸣鸾记》,进献给皇帝。

   天子当即认真拜读,读到“主妇上寿,请酬而肯从;稚子牵衣,挽留而不郤”“轻车小辇,七赐临幸”时,拍案叫好。

   “元长此文,甚得我心!李彦。”

   “官家。”

   “将《鸣鸾记》刊于邸报,传之四方,定要天下人皆知我与元长相得如斯。”

   “奴婢遵命!”

   天子已经乘坐小辇出了门,出屋相送的老国公酒也醒了,却还站在门外,久久不回。

   蔡鞗担心老父的身体,小声喊道:“大人,天寒了,进屋吧。”

   蔡京终于回过神来。

   “五郎,居安这些时日在做什么?”

   “居安”是蔡京长子蔡攸的表字,颇得天子信重。

   但老国公一直觉得长子的做法上不了台面,蔡攸也是有脾气的,被老父教训得多了便不耐烦,几年前就分家别居了。

   “儿子也多时没有见过长兄了。”

   蔡京非常清楚老五的性格,知道他肯定清楚长子的动向,只是故意瞒着自己,其实也不用问,他都知道长子会做什么。

   “这逆子!”

   外人能看到的事,大部分都是当事人想让外人看到的。

   就像表面与皇帝最为相得的臣子蔡京,实际却是天子用尽手段才能勉强稳住其心,“七幸鸣鸾”才堪堪让其鞠躬尽瘁的老滑头。

   相对而言,蔡京的长子蔡攸反而与天子更加相得。

   蔡攸能得赵佶信重,其实与蔡京得势关系并不太大。

   实际上,蔡攸比其父还要更早进入皇帝的视线。

   哲宗元符年间,蔡攸监在京裁造院(掌裁制服饰,供皇帝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

   彼时尚为端王的赵佶每次退朝,蔡攸都“适趋局,遇诸涂,必下马拱立”。

   赵佶很好奇,问左右,才知道这人叫蔡攸,由是对这个“有心人”有了极好的印象,待即位后,便开始任用蔡攸。

   崇宁三年,赐鸿胪丞蔡攸进士出身,拜秘书郎。

   至三年前,蔡攸就以宣和殿大学士提举秘书省,并道德院。

   在人神同国的赵宋,提举道德院替天子管理神国诸事的蔡攸,并不比为皇帝执掌人国事的自家老子差。

   几天前,天子又以蔡攸为开府仪同三司,权位更进一步。

   蔡攸能得皇帝如此宠幸,自有常人所不及的本事。

   正如后世言“有钱人的烦恼”一样,天家亦有烦恼,人神共主的道君教主皇帝更是高处不胜寒,也渴望“常人的生活和情感”。

   赵佶曾命工部仿照江浙一带的白屋,在皇家苑囿建设村居和野店,又聚集珍禽异兽充实其中,以供自己时不时去体验一把民间生活。

   这些仅供天子游玩的景观房当然不可能住人,每到夜深人静之时,野兽穿白墙,禽鸟啼四方,宛若山野孤村之游鬼,知道这事的人都说此乃不祥之兆。

   极擅谄媚逢迎的蔡攸准确把握了天子的心态,其人进见皇帝时,或涂青抹红,或动如小丑,且常口吐市井淫媟谑浪之语,由此竟然颇得天子之心。

   早年,赵佶还不似现在这般经常出皇宫,蔡攸乃劝天子。

   “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徒自劳苦?”

   皇帝以为大善,积极采纳蔡攸之言,遂微行都市。

   日理万机的天子好不容易出宫微服私行了,当然不能只去鲁国公府上喝实际上并不怎么开心的酒,东京城中这么多妓馆、酒肆,怎么的也得体验一下生活不是?

   前段时间,京东东路、两浙路之乱相继平定,最令天子忌惮的徐泽也老老实实到沧州巡堤种田了,憋了许久的赵佶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乃频繁出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天子经常微行都市,自然会有风言风语,好在这些年众臣子已经被皇帝轮番收拾了个遍,皆莫敢言。

   但这次却是赵佶自己将“七赐临幸”的《鸣鸾记》刊于邸报,顿时搞得满城风雨。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臣子多了,总有头铁的家伙。

   两日后,秘书省正字曹辅上表,言天子微行之失。

   其人表上言“……下游民间之坊市,宿於娼馆……稍知礼义者尚不过其门。陛下尊为天子……听信匹夫之谗邪,宠幸下贱之泼妓,使天下闻之,史官书之,皆曰异服微行,宿於某娼之家,自陛下始,贻笑万代,陛下可不自谨乎!”

   好长时间没见到这样“忠直”的臣子了,赵佶当即降敕令曹辅赴都堂问状。

   太宰余深为蔡京一系,平日里已经很少发声了,有意做个和事佬,呵斥曹辅:“你一个小臣也僭言朝廷大事!”

   曹辅回道:“大臣都不说,只有我这小臣说了。”

   余深再问:“主上深居九重,小官何以知微行动息?”

   曹辅乃引《鸣鸾记》“轻车小辇,七赐临幸”之语为证。

   余深又责怪曹辅表上不知轻重:“如言胡虏起於轸下。”

   曹辅也不是傻子,见好就收,坦言:“小臣言不激切,无以感悟至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