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靖江王

第398章 征途(六)

南明靖江王 泱泱大明 2075 2024-05-30 14:41

  庐州府在大明南直隶十四府、四州中面积算大的,位居第三,仅次于凤阳、淮安,比应天府还大。

   清庐州总兵王之纲正愁眉苦脸地在总兵府内兜圈圈。他兜圈圈可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吓的。

   前一阵子传来消息,明朝光武皇帝正在收拾降清的贰臣,找人编了本《贰臣传》,家财充公,人,杀得杀,流放的流放。可怜啊!

   他的老上级,明忻城伯、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赵之龙,被收拾了,全家流放四川,听说查抄的家产有一百万两。

   王之纲对赵之龙有感情,当年就是这位忻城伯带自己降的清。

   当年的事犹在眼前啊!

   几十个清军骑兵抵达南京洪武门外,耀武扬威。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一看,乖乖,这么多敌人,这哪打得过?两人由城墙上缒下,带着降表降清。然后,豫亲王多铎来了,南京的城门开了,大家伙都由大明的官变成大清的官了。

   王之纲很怕,如今明军已克安庆,马上就要来庐州了。会不会像收拾赵之龙一样收拾自己?

   他也是贰臣,本是大明总兵,镇守开封。多铎下河南,不敢战,南逃江宁。后来投奔了忻城伯赵之龙,随赵之龙降了清。历史上乾隆皇帝修《贰臣传》,他荣列乙编。

   王之纲拿出了那张《光武帝奉天讨虏檄》,上面写得明白:“倘有屈节事虏,又幡然悔悟,杀虏而降者,朕皆赦其罪,并视其功绩,封授官爵??”。

   自己要不干脆再降回去、重新做明朝的官?他想降,又舍不得。因为在大清朝,他混得不错,和朝中南党首领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顺治帝心腹太监吴良辅称兄道弟,两年前被加了都督同知,再熬一阵子,没准就要升提督了。

   华夏人喜欢党争是出了名的,降清的汗奸们也不例外。北党”首领冯铨与南党首领陈名夏斗得你死我活,最后以北党胜利告终。但南党仍有势力,王之纲投靠南党首领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顺治帝心腹太监吴良辅等人,混得风生水起。降明后,还能保有如今的权势吗?

   不降又打不过。

   王之纲本有一万兵马,洪承畴调走了五千守卫江宁,后来又抽了两千守卫江防,现在只剩三千人了。区区三千人,怎么能是那光武皇帝的对手?

   正烦恼着,庐州知府胡靳忠来了。此人在明时只是个知县,降清后升了知府,对清廷感恩戴德。

   “明军已攻占安庆,我庐州险要尽在南部的霍山(天柱山)、三角山、冶父山、泥汊河,大帅当速派兵占据这些地方才是”,胡靳忠向王之纲献计。

   王之纲没好气地说道:“唉,本帅如何不知?只是部下被抽走大半,现在只剩三千兵马。这么点人,如何分兵据守?”

   “大帅,咱有兵”。

   “嗯?兵从何来?”

   胡靳忠一笑,“大帅,除了您的战兵,庐州还有守兵。合肥有守备兵七百,英山、霍山、舒城、庐江各有守备兵五百,六安、无为各有守备兵三百。下官已将这些守兵集中起来,合计有兵员三千三百,再加上您的三千战兵和从安庆逃回的两千败兵,足有八千之众。可堪一战”。

   一听有八千兵马,王之纲神色舒展了些,当即答应由合肥南下,计划沿泥汊河、冶父山、冷水关一线布防。

   刚至军营,传令开拔。忽见友人李天馥穿着白色孝服来了。

   这李天馥乃是合肥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好读书、乐行善。虽然只有二十一岁,却是名满合肥的才子。王之纲闻其名,结为好友。

   李天馥见了王之纲,先是大笑,后又大哭,然后一扭身,走了。

   王之纲一楞,这是咋了?疯癫了?追出去问:“湘北贤弟,汝这是为何?”

   李天馥道:“吾笑者,为大帅又有了八千兵马而贺;吾哭者,为大帅妄想以这八千兵马螳臂挡车而悲。朋友一场,特披孝服为大帅送行耳”。

   “湘北,汝不看好吾此次南下?”

   “敢问大帅自比洪经略何?区区八千人马能敌得过十余万明军吗?”

   王之纲最佩服洪承畴,一想,是啊!洪老经略那么大本事都不是光武皇帝对手,自己带区区八千人去挡他的兵锋,不是送死嘛!”

   叹了口气,“湘北的金玉良言,老夫铭记在心。尽人事,听天命吧”。

   经李天馥这么一说,王之纲犹犹豫豫地南下,速度缓慢。他令霍山守备赵潜领五百兵走在最前面。

   ??

   “陛下,前面便是泥汊河了,水势湍急。臣建议从此河上游的冷水关绕过去”,谋士刘茂遐向朱亨嘉献计。

   朱亨嘉令侍卫投了根树枝入河,瞬间便没了影,好急的水速!

   点点头,“令李明忠部迅速抢占冷水关”。

   明军动作很快,攻占冷水关大半天后,清军才到。领头的是清霍山守备赵潜的五百守备兵。

   “大帅,末将请求出战”,关墙之上,陈上川大声请战。

   李明忠见清军人数不多,而且队列杂乱,心里纳闷,莫非敌人在后面设有埋伏,故意派一支弱军来当诱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