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靖江王

第176章 人心(一)

南明靖江王 泱泱大明 2096 2024-05-30 14:41

  “武昌”这个名字,乃是三国时孙权大帝所取。他老人家为了和曹操争夺荆州,建都于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这座城可了不得,襟江带河,交通便利,被誉为“九省通衢“之地,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

   朱亨嘉攻下了武昌,天下震动。

   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各省心怀大明的绅民,无不喜极而泣、奔走相告。一些身怀重病、年纪老迈的士子们,流着泪叮嘱家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鲁监囯旧臣、大儒黄宗羲兴奋地写道:“逮夫靖王岳州、武昌之捷,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这位大儒去年奉鲁监囯之命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结果受了日本人好一顿白眼,无功而返。

   回大明后,清廷又拿家人性命威胁他,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监国行朝。

   黄宗羲虽然隐居,血性犹存。当年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他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六百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之所以隐居,一是担心家人生命安全,更主要的是对大明的前途灰心失望。

   现在朱亨嘉打下了武昌,形势大好、复明有望。梨洲先生在家里憋不住了,冒着清廷的通缉,向旧主鲁监囯通报清军消息,又捎鲁监国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

   这期间老黄家家祸迭起,弟弟黄宗炎被捕;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两次遭火。黄宗羲皆不改志,坚持反清复明。

   他虽然属于鲁监国阵营,仍托人给朱亨嘉寄了一封贺信,祝贺他建此不世奇功。

   朱亨嘉阅信后大悦,嘱闽浙总督何腾蛟、浙江巡抚张肯堂等人,加紧挖鲁监囯墙角,分化、收买鲁藩文武官员;又遣使至福建,拉拢鲁监囯权臣建囯公郑彩等人。

   他深信,只要功夫高,没有墙角挖不倒。

   ??

   “老爷,刚得到消息,靖王攻克武昌了!”

   家人禀告顾炎武。

   “什么”,正在挥毫泼墨的大儒顾炎武,闻言一颤,手中毛笔落地,两行清泪脱颖而出,“天佑我大明啊!”

   三十七岁的顾炎武,字忠清,可他一点也不忠于清朝,多年来一直在长江下游秘密从事反清复明大业。

   顾炎武定了定神,吩咐家人,“给吾换一套笔墨,吾要写诗以贺”。

   行云流水之间,一首小诗写成。

   廿载吴桥贼(指孔有德),

   于今伏斧砧。

   国威方一震,

   兵势已遥临。

   张楚三军令,

   尊周四海心。

   书生筹往略,

   不觉泪痕深。

   闻捷报,欣喜欲狂的心情,尽在诗中。

   ??

   “监囯,又有前大明官员来投奔您了”。

   跟随朱亨嘉西征的军中书记官俞图南汇报。

   “哦?都有哪些?”

   朱亨嘉坐在武昌王府正堂的龙椅上懒洋洋地问。

   自从打下武昌后,投奔他的官员、士绅络绎不绝。

   前明官员刘远生、管嗣裘、朱昌时、吴德操等人,本来已经避世山居,现在都从大山里走出,来武昌参见朱亨嘉,共商机务。湖北、湖南的明朝士绅也纷纷求见。

   这些人都不是空手来的,或带着金银、或带着粮食。

   朱亨嘉毫不客气地笑纳了,一清点犒军物资,居然高达十几万两银子,稍稍缓解了一下财政困难。

   “监囯,这次来的是两位崇祯朝老臣,一位是崇祯期江西巡抚郭都贤,另一位是崇祯朝工部侍郎周堪赓。您还是亲自见一见为好”。

   因为来投奔、犒师的官员士绅义士,实在太多,没时间一一接见。所以小官、普通士绅、民间义士等,朱亨嘉让俞图南代自己见,只有比较重要的人物,才自己亲自见。

   “嗯,让他们进来吧”。

   周堪赓,字仲声,六十岁,天启五年进士;郭都贤,字天门,五十一岁,天启二年进士。此二人本来已经对局势灰心失望之极,自弘光朝就已经杜门不出,不理弘光、隆武、永历的召见。现在看见武昌光复,中兴有望,欣然至武昌朝见朱亨嘉。

   一见朱亨嘉,二人放声大哭:“崇祯先皇啊,吾二人今日又复见汉官威仪矣!”

   朱亨嘉连忙好言安慰。

   此二人皆是有名望的官员,现在又是用人之际。朱亨嘉下一步打算沿长江而下,攻取南直隶、浙江,窥视河南、山东,得先把官员委派好。遂委郭都贤为应天巡抚、周堪赓为河南巡抚、吴德操为河南布政使、管嗣裘为河南按察使、朱昌时为河南巡按(大明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其中南直隶十四府四直隶州、北直隶八府二直隶州,由中央六部直管)。

   来投奔朱亨嘉的,不仅有官员士绅,还有义民。

   活动于罗霄山脉的义军领袖刘京、李文斌等人,此前一直在吉安、袁州等地骚扰清军谭泰部和刘武元部。朱亨嘉攻下赣州后,他们即已遣使联络,武昌光复后,干脆直接请求招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