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靖江王

第240章 朝贡

南明靖江王 泱泱大明 2045 2024-05-30 14:41

  长沙监国靖王府武英殿,朱亨嘉一口气接见了二十五个国家和地方势力的使臣。

   日本、朝鲜、安南国郑氏、阮氏、莫氏、南掌(老挝)、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占城(越南南部)、琉球、大佛朗机(葡萄牙)、小佛朗机(西班牙)、红毛夷(荷兰)、英圭黎(英国)、泰西(意大利)、高卢(法国)、缅甸、罗刹(俄罗斯)、鲁密(奥斯曼土耳其)、波斯(伊朗)、天竺(印度)、尼八剌(尼泊尔)、柔佛苏丹囯(马六甲)、亚齐苏丹国(苏门答腊岛北部)、西藏止贡寺,使臣们几乎挤满了武英殿。

   这座靖王府是朱亨嘉下令移骅长沙后,在吉王府废墟上重修的。为了省银子,一切从简,自然没有北京城的武英殿大。

   “一座吉王府,半个长沙城”,在大明所有的王府中,吉王府面积最大,五殿三宫,各类房屋八百间有奇,占了省会长沙的十之七八。

   可惜,遇到了不知道保护文物的八大王张献忠,他撤离长沙时一把火烧了吉王府。

   还好,王府太大,没烧完,朱亨嘉咬咬牙,拨了五万两银子,重修了一下。倒不是他穷奢极欲,实在是宫殿涉及到朝廷体面,太寒酸了,丢大明的脸,当然五万两银子,也只能捡紧要的几处宫殿修修,反正是临时驻骅,凑合凑合,能用就行。

   接见了这么多使臣,赐完宴后,朱亨嘉直感腰酸背痛,没法子,他今年周岁五十五、虚岁五十六了,岁月不饶人啊!

   自己只不过接待了一下这些使节,就累成这样,那些负责外交的官员可就更辛苦了。安排住宿、指点礼仪、收录贡品、准备赏赐等等,琐碎的事多着呢。

   朱亨嘉望着礼宾院侍郎孙可望,真诚地说了一句:“孙卿辛苦了!”

   自从邦交国越来越多后,以前那种没有独立外交机构的不便,越来越明显。所以成立了礼宾院,设正三品侍郎主管,直属内阁,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礼部和鸿胪寺不再兼管外交。

   孙可望便是第一任正三品礼宾院侍郎。此人有才,把繁杂的外交事务处理得紧紧有条。

   见朱亨嘉夸赞自己,孙可望脸上乐开了花。不容易啊!终于得到了监国的认可!归顺朱亨嘉,被改任文官后,这位枭雄,放下了昔日的野心,兢兢业业地做事,获得了朝野一致好评。

   “为监国尽忠是臣之本分,臣不辛苦”。

   “好,好,大明就需要孙卿这样尽忠职守的臣子。咦?孙卿手上拿的是什么?”

   “禀监国,这个是臣做的赏赐给各国使臣的礼品清单,尚未报于内阁”。

   “哦,赏赐各国使节,大概需要花多少银子啊?”

   “禀监国,大约需要二十五万两银子”。

   “什么!”

   朱亨嘉惊得要跳起来,“那他们给大明上交的贡品,价值多少?”

   “这个臣还没有仔细核算,大概在五万两上下”。

   天啊!人家给咱五万两,咱还人家二十五万两。这不是亏大了嘛?亏本生意绝对不可以做。

   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刚才朱亨嘉还笑嘻嘻地表扬孙可望,转眼便把脸一沉,正色道:“孙卿,从今日起,各国使节给咱大明送上价值多少的贡品,咱大明就赏赐给他们同等价值的礼品。不可滥赏!吾大明虽富,但是却没有一两银子多余。咱们坚决不当‘凯子’!”

   孙可望一楞,“监国,臣孤陋寡闻,什么是‘凯子’?”

   哎呀,坏事了。自己一着急,居然把后世的词语都带出来了,差点暴露了穿越者的身份。

   朱亨嘉想了想,解释道:“‘凯子’嘛,是孤听一位宫人说的家乡方言,意思是胡乱糟践银子的蠢货、大傻子!”

   ??

   大明朝喜欢当凯子,是有传统的。

   历代帝王都讲究“八方来贡,万国来朝”。太祖制定了严格的外交朝贡制度,分为“分封制”、“朝贡制”和“特贡制”。特贡为朝贡的基础,而朝贡又为分封的基础,分封最终成为政治从属的最高形式。

   通过朝贡制度,大明朝表面上拥有了对这些“藩属国”的“宗主权”。

   为了让人家愿意来朝贡,天朝一贯是“薄来厚往”,别国给大明送一万两银子的贡品,大明往往要给五、六万两银子的赏赐,恩赏数倍于之。这样一搞,大家都想来进贡。出现了“凡华夏蛮貊,罔不尊亲。际天极地,举修职贡”这样盛极一时的朝贡场面。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来大明进贡的国家,居然达到了一百多个。

   伤不起,真得伤不起!财政压力实在太大了!

   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所谓进贡倒是有名无实的”,“中国人接纳来自其他很多国家的这类使节,如交趾支那、暹罗、琉球、高丽以及一些鞑靼首领,他们给国库增加沉重的负担。中国外交官知道整个事情是一场骗局,但他们不在乎欺骗。倒不如说,他们恭维他们皇帝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确实在向其他国家朝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