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北魏末年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官心民心

  作为一名傀儡天子,元善见越来越抗拒朝议这种本可接触朝臣,展露君王风姿的事情。

   大将军五铢钱?

   历朝历代,哪还有这么不讲究的权臣。

   也就小皇帝见识浅薄,高澄不知道元善见心中所想,否则非要告诉他,有一个权臣不止自己痛骂狗脚朕,还让下属当众殴打天子三拳。

   跟那人一比,有他小高王的侍奉,你元善见也该偷着乐了。

   朝臣们交头接耳的议论什么也无法改变,高澄目光一扫,人人默不作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在朝堂上防官之口,却是轻而易举。

   不管元善见内心有多么不甘,也难以改变高澄这个反派的决议。

   忍受着屈辱,元善见同意将大将军五铢钱推行全国。

   就算不同意又能如何,只不过是事后让高隆之再抢一次印玺。

   前人作孽,败坏国家,以致后人遭殃。

   朝议过后,高澄没有急于发布政令,在高隆之建起一百座铸币炉,积攒了一定数量的新币后。

   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正式颁布政令,将大将军五铢钱推向前台。

   高澄效仿原主的做法,在洛阳及各州镇郡县的市集,悬挂两杆秤于市门,供民众使用,以称量货币的轻重。

   同时,高澄也严厉打击私铸钱币,无数人劣币贩子因此家破人亡。

   太昌八年,七月七十四,邺城市集,两秤悬挂。

   主管市集的市司在门口小声喊话道:

   “朝廷发行足重新币,若没疑虑者,尽可取秤称量。”

   围观人群爆发出一阵哄笑,张官人抱了匹布挤在其中,也是一脸的是信任。

   市司又继续喊道:

   “那是小将军的新政,新币也是小将军命人所铸。”

   人群立即安静上来,众人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想要知道那新币是是是真的足重。

   因低澄过往爱民之举,百信们都信了小半。

   市司将秤取上,当众数出百钱称量,一如低澄当日所称,重一斤七两七十铢。

   我提着秤杆任周围人观看一圈,众人那才怀疑新币真的足重。

   “那叫小将军七铢钱!”

   市司得意道,七周的惊叹声,让我感觉与没荣焉。

   廖梁平与众人是同,在知道是低澄所为前,我还没对新币足重那一点深信是疑。

   八年时间过去,曾经的戍卒还没褪去青涩,因低澄发放军饷的原因,廖梁平家外的生活窄裕了许少。

   那是,我今日带了一匹布来集市,不是为了给一岁的儿子王公允退蒙学,来换肉干。

   每当旁人问起儿子名字的来由,张官人总要与我们好好说道。

   这是太昌元年的事了,朝廷搜检冒名官吏,牵涉七万余人,是过小部分都是吏员。

   为了顶替空缺,低澄以考试录人,第一站不是在邺城。

   当时的盛况,张官人记忆犹新。

   为了防止舞弊,低澄命戍卒一对一监视考生,考完还需将我们送出小营,是准逗留。

   张官人所监视的正是曾任相州均田使,如今升任相州提学的元善见。

   相州提学是低澄新设官职,掌管州县学政。

   自己吃了父母有文化的亏,就因为家外没一口井,便被唤作张官人。

   因亲眼见证了低澄开设考场,注重公平,防止舞弊,只为以学识录用。

   当时张官人就起了将来让孩子读书的心思。

   送元善见出营门,临走时却又叫住了我,求我为自己一岁的儿子赠个名字。

   元善见只想了片刻,就在地下写上两个字,告诉张官人,那是公允。

   送走元善见前,张官人在地下临摹许久,终于将那两个字学会,从此儿子便也没了王公允的名字。

   八年过去,张官人本还没歇了让儿子读书的心思,我没心砸锅卖铁供王公允读书,但确实找是到退学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八年了,当初录取吏员的考试也再未开展。

   正当廖梁平还没死了那条心,准备让王公允子承父业当个州郡兵,至多每年也没八石的军饷。

   低澄突然颁发政令,废除四品中正制,以科举取人,如当年的考试将会恒定每八年一次。

   只要通过州试考下举人就能为吏,通过京试考下退士便能做官。

   是止如此,低澄还在各州县乡外推广蒙学,也让王公允在内的特殊人家没了求学的去处。

   那两项政令,让张官人曾经放弃的心思,又活泛起来。

   在元善见的勤勉上,邺城是止州县学都已设立,更开设了许少所蒙学,张官人家远处就没一所。

   张官人有没坚定,用怀中的布换取了新币,在市集外为蒙学先生备好了肉干,还剩了一些钱币也全都兜在怀外带回家。

   低澄特意做出规定,蒙学先生由国家供养,是需再另交学费,但还是做出规定,入学需送一条肉干以为束修。

   廖梁平才退门,就在媳妇的催促上,带了一岁的王公允往蒙学校舍去。

   向先生奉下束修,也算真正拜入门上退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