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相

第122章 错因果过往徒留恨,定乾坤前事付烟尘

将相 太子姑娘 2036 2024-05-30 14:42

  张三查了几天,才找到了邵安的落脚点,原来他去了颍州。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半个月前,西瓯卷土重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破西宁、永靖、金城三座城池,剑锋直指长安。

   “金城失守了?”皇帝看着军报,简直不敢相信。金城乃西北门户,失守的后果,简直不可估量。

   养心殿中,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惊呆了,此次西瓯来势汹汹,而且还多了几分“神机妙算”,所有的攻击点都打在了防守最薄弱处。除了有人通敌,不做其他解释。至于通敌之人是谁,自是不言而喻。

   “孙敕,是孙敕。”皇帝怒道,“他是个疯子,他真的疯了。”

   兵部尚书赵维启奏道:“皇上,此次西瓯聚集二十万众,且攻势迅猛。我军除去各地必留的驻防军,也就只有四十万兵力可以调动。”

   “禁军随时可以应战。”李洪义作为禁军统领,十分有把握的说道。

   宋綦老将军却泼冷水道:“不过禁军只有几万余众,而地方上的厢军调动,还需要时间。”

   “可我们最缺的,恰巧就是时间。圣上,孙敕身为丞相五年多,掌握了太多朝廷机密。此次形势不妙啊。”赵维忧心忡忡的说道。

   丞相掌管军政大权,虽然不直接领兵,但对军事布局也大致是清楚的。哪里兵多将广,哪里防守虚弱,孙敕皆心知肚明。孙敕完全可以避开难啃的骨头,专挑弱点攻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打到长安城下了。

   皇帝皱眉,“如今敌暗我明,却是不妙。他们已经打到了金城,我们必须尽快发兵阻截。”

   “皇上,不如先派禁军去前线支援,再调集厢军准备迎战。”宋羿提议道。

   “可行。”皇帝同意了,“宋羿,调兵的事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

   “此次出征……”说到此,皇帝停顿了一下,殷切的望向李洪义,而后接道,“何人愿往?”

   李洪义还是站出来了,放弃去找邵安的念头,选择了保卫国家。他请战道:“末将愿往。”

   “好,辛苦李将军了。此次还是由李洪义挂帅。”皇帝再扫视了一圈台下众人,继续说道,“李洪辉、徐磊随军出征。”

   “末将领命。”李洪辉和徐磊异口同声道。国难当头,他们也无法再顾及什么儿女私情了。

   西北的确战争如火如荼,然后江南地区,依旧风平浪静。战事起的突然,朝廷又严密封锁了不好的消息,故而南边的百姓并不知道西瓯已经连下三城,攻入中原了。

   清早,阿瑞又去颍州采购食材了。他回来时神神秘秘的跑到刘汝卿跟前,对他说:“听说,朝廷又要打仗了,最近在调兵呢。”

   “打仗?你听谁说的啊?”刘汝卿心想西瓯已平,突厥又签订了和约,按理说不会发起战事啊?难道皇帝又要刚愎自用,举全国兵力再次讨伐西瓯?

   “卖菜的刘大爷说的,他儿子就在军营当兵呢。”

   刘汝卿半信半疑的看着阿瑞,叮嘱他道:“这事先别告诉你家主子,免得他又要担心。”

   阿瑞点头,表示一定不说。

   ※※※※※

   李洪义率兵出征数十日,局势并没有因此平定下来,反而更加危急了。西瓯现在一不攻城,二不掠地,专挑乡间人烟稀少处行军,导致李洪义无法判断西瓯的具体位置。他带着大军一路向西,刚『摸』到西瓯的影子,西瓯就率兵逃走了。

   早朝上,兵部尚书赵维,根据前线战报,分析道:“敌人一直在避免和李大将军正面交锋,也不再耗费兵力攻城。此次西瓯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长安。”

   “先前二十万敌军不过是先锋部队,据说后面还有二十万大军。据探子来报,此次西瓯王亲自领兵,倾全国之力,以报当年丢失西宁之辱。”

   “厢兵调集的怎么样了?”皇帝问道。

   赵维愁眉苦脸的回禀道:“回圣上,宋将军还没有消息。”

   “皇上,西瓯离京城不过百里,恐怕等不到宋将军了。”

   此时殿中也是议论纷纷,人心涣散。这么多年以来,长安还未曾面临此等危急时刻呢。很多胆小怕事之徒已经开始打算起,万一打起来,自己该往哪里躲了。

   皇帝干咳一声,制止下面的议论之声,直接问道:“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皇上,不如议和吧?”吏部尚书彭源平最是胆小怕事,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出一个令人无语的法子。

   “不可!”宋綦老将军最见不得这种缩头乌龟,他厉声道,“皇上,禁军还有一万守兵,末将请战,定不会让西瓯踏入京城一步。”

   彭源平讥讽道:“一万对四十万,哪里有什么胜算。”

   “西瓯不过是强弩之末,有何可惧?说是四十万兵马,也是临时征集西瓯牧民,没什么战斗力。”

   “西瓯全民皆兵,且此次是为了复仇而来。”彭源平抱怨道,“这全怪李洪义杀戮太甚,西宁一役杀死敌兵三十余万,才激起了西瓯全民的怒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