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横陈

第576章 钟山

横陈 茶碗的彼岸 2135 2024-05-30 14:42

  陈皇看向武官行列第一位的钟山王。

   “陛下!”钟山王越众而出,拱手道:“老臣以为,那梁国现在南北皆敌,恐抽不出手来照拂我陈国。”

   “而那燕人,忘我大陈之心不死,犹如猛虎在侧,我们不得不设防自救!陛下,我们应当整军备战,厉兵秣马,做好准备,谨防燕人南下!”

   “嗯!”

   陈皇点头,然后视线沿着武官序列往下,停留在祝修远身上,开口问道:“祝爱卿有何良策?”

   陈皇第二个就问祝修远,可见他是有多么看重祝修远!

   这件事,让大殿中很多大臣心里都不大爽快。

   “陛下,臣附议!”祝修远自然不屑在意他们的想法,拱手出列:“钟山老王爷金玉良言,乃当下良策!”

   “另外,因臣曾在江州阻止过五万燕军攻城,所以也有两点建议,望陛下采纳。”

   “哦?祝爱卿快快说来。”

   “其一,京城防务需加强,可临时外调各地守军入京,在京城周边严密设防,把守要道,设卡盘查。”

   “其二,京城紧临长江,与江州情况类似,臣在江州的时候,就遗憾没有水军可用,不能将燕军阻止于长江天堑以北……”

   “所以臣建议,应外调更多的地方水师,与京城原有水师合兵一处,在长江各处严密设防,谨防燕人快速渡江偷袭。

   “嗯!”

   陈皇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新晋的御林右卫大将军韩清山,问道:“韩爱卿有何高见?”

   众臣见陈皇第三个询问的,竟然是韩清山

   他们心里稍稍错愕之余,又不禁释然。

   谁让人家韩清山是高人弟子呢?

   他还是前段时间武举的状元,听说他去了御林右卫之后,整个御林右卫都焕然一新,陈皇都当众夸奖了好几次……

   这种能人,羡慕不得,嫉妒不来!

   再者,因韩清山并未作出什么“损人利己”的事,所以在众臣心中,虽然韩清山一来就得到陈皇赏识并重用,但他们心里并未过多异样。

   相比之下,祝修远得到陈皇的赏识并重用,才让他们难以接受……

   因祝修远来京后,先有“三大案”,后又有武举,可谓是将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个遍。

   简直是成了满朝文武的公敌!

   那韩清山听了陈皇的询问,当即拱手而出,走动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他脑袋里不由浮现,数日前,在城中某座茶楼的密室中,他与陈东义碰头秘议的情景……

   “陛下,臣下认为,江城伯方才所言十分不妥!”

   韩清山面不红,气不喘,站在大殿正中间,与祝修远并肩而立,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十分洪亮。

   此话一出,满殿大臣,还有御阶之上的陈皇与尤贵妃等,都是一脸错愕,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韩爱卿方才说……祝爱卿所言十分不妥?”

   陈皇不由变换了下坐姿,同时凝眉沉思,猜测韩清山此举用意。

   “不错!”韩清山非常肯定,丝毫不顾及情面,“京城防务,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京城外围有京营,钟山老王爷亲自统兵,足有精兵二十余万!”

   “钟山老王爷的功绩,想必陛下和群臣都很清楚,帐下雄兵二十万,足以护得京城固若金汤,哪惧燕人袭扰?”

   “再者,京城之内,东南西北四处,各有御林前卫、后卫、左卫、右卫等四卫驻防。皇城之内,也有金吾左卫、金吾右卫把守。”

   “我京城内外,皆有大军驻防,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六万余,早已是坚城一座!依臣下愚见,京城防务,当加强现有兵力的操练即可,并整顿军纪,修缮兵甲……”

   “至于外调驻军,及外调水军之议,臣下认为不太妥当。劳民伤财不说,若抽调地方守军,地方防务又成了问题……请陛下三思!”

   韩清山话毕,拱手长施一礼。

   而直至此时,满殿大臣这才反应过来。

   韩清山,武举状元出身,可以说没有武举,他就很难得到陈皇的赏识与重用。

   而武举从提出到筹办,全都是江城伯祝修远一手操办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祝修远对韩清山有恩。

   可是现在,还未见韩清山如何报恩呢,他就在朝堂上狠狠的捅了江城伯一刀!

   列为大臣,特别是那些记恨祝修远的,先前还以为韩清山因武举之恩,势必站在江城伯那一边。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就又添一敌手。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韩清山反手捅了江城伯一刀……

   哈哈哈!

   那些大臣心里都快笑喷了。

   让你筹办武举,让你筹办武举!

   嘿嘿,现在好了,你武举选出来的武状元,竟与你在朝堂上对立!

   这些大臣心里真的美透,如饮甘泉,都在看祝修远的大笑话。

   “臣等附议韩大将军之议!”

   “京城防务,有钟山老王爷足以,何须其他?”

   “江城伯年纪轻轻,或有才能,但生平只有一战,何以有脸在钟山老王爷面前指手画脚,班门弄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