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少帝成长计划

第288章 墨翟之后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2090 2024-05-30 14:42

  作为目前,少府诸属衙中专责铸钱的部门,铸钱监的规格,比专责铸造武器军械的诸冶监,以及负责织布的作室要小一些。

   诸铸钱监,顾名思义,是‘各个负责铸钱的部门’之意;而铸钱部门之所以分为这么多分支,便是因为如今,汉室通行货币混乱的缘故。

   秦半两、高祖三铢、吕后八铢自是不用说,民间其实还流传着很多旧式钱币。

   在视察过程中,刘弘甚至看见了战国刀币的身影!

   只能说,汉室如今的币种,简直是杂乱到了极致。

   ——刀币既然出现在了少府铸钱监,就意味着刀币在民间,还是有一定的通行能力的!

   这让刘弘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货币的统一,宜早不宜迟。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市场上货币繁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顶多就是各个币种之间的换算复杂一些而已。

   但没有人知道:在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的丰功伟绩中,钱币的统一,也成为了重要因素之一。

   在战国时,列国除了各有其俗、各有其文、各有其制外,还有一个让秦始皇十分别扭的点,就是列国各有其钱。

   如铲币、刀币、环钱等各式钱币,其铜含量、重量乃至于形状都各有不同,且只能在产地使用。

   如赵之铲币,只有赵地百姓认;楚之刀币,也只有楚人认可其为‘钱’。

   为了整合经济秩序,为‘统一度量衡’盖上最重要的一块砖,秦始皇才在统一天下之后,发行了普行天下的统一货币:秦半两。

   在秦半两发行之前,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都十分繁杂——要么是以物换物,要么,就是熔钱称铜。

   比如一个齐国商人,将齐国特产的齐纨带到了赵国,却得到了铲币为货款,这个齐商无法判定自己是否吃亏,就只能把这些铲币熔炼,把其中的铜分离出来,再去判断这些铜在齐地的价值。

   至于以物易物,那就更麻烦了——各国物价不同,经济繁荣程度不同,就连度量衡,都是南辕北辙。

   如齐地盛产齐纨,秦则有蜀锦,但齐纨在齐国根本就不值钱,蜀锦却是普行天下的‘奢侈品’。

   这种时候,齐商拿自己的齐纨,去交换秦商的蜀锦,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齐纨在齐地虽不值钱,但秦地却没有!

   物以稀为贵,齐纨就应该在秦卖出高价!

   但这个‘高价’有多高,齐商心里却没谱。

   就算最后,双方大致商议出了彼此都满意的交还比例,也会出现问题。

   如收到齐纨之后,暴躁的秦商很可能提刀找上那个齐商——不是说好一百尺吗?

   咋才给我八十尺?

   这时,那个齐商只能委屈地说:这就是我们齐国的一百尺啊···

   在度量衡被统一,且有了秦半两之后,这样的情况才不再发生。

   现如今,汉室的货币混乱状况,虽然还没到秦统一天下时的地步,但光从方才那枚透着绿锈的刀币来看,汉室的问题,也没比秦初好到哪里去。

   关中可能认可八铢钱多一些,但关东地区,可能还是以秦半两钱为主要流通货币。

   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很有可能还在使用刀币这种极具战国特色的货币。

   这样的状况,将对汉室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远的不说,就说几年后,少府的粮食保护价政策推行到关东,就很有可能有一大批战国刀币出现,前来购买少府的米粮。

   所以刘弘此番前来,第一个目的,就是铸钱之事。

   “如今少府存铜几许?”

   漫步走在一处铸钱作坊内,刘弘一边饶有兴致的观察着铸钱的过程,一边向田叔问道。

   就见田叔面色陡然一慌,略有些迟疑道:“禀陛下,今少府之铜,近二十万斤。”

   闻言,刘弘却没有察觉出田叔的异样,只暗自点了点头,默默盘算起来。

   与后世‘一斤为十两’的重量计算所不同,汉室的一斤,为十六两。

   而一两,又等于二十四铢——秦之半两钱,就是因为其重十二铢,才被称之为半两。

   如此换算下来,一斤铜,就是三百八十四铢。

   如果按照铜三铅七的比例铸钱,一斤铜,就能得到一千二百八十枚五铢钱。

   而五铢钱面值为五钱,一千二百八十枚,就等于六千四百钱。

   即:一斤铜所铸造出的五铢钱,能有六千四百钱。

   即便算上火耗等意外因素,也至少能有六千钱。

   如此算来,二十万斤铜,能铸造出来的五铢钱,就应该是十二万万···

   “还是不够啊···”

   十二万万钱,能收回来的粮米还不到两千万石!

   而如今关中,却有二万万以上的粮米,没有被少府收购。

   光是为了完成此次秋收后的粮食收购,就需要起码一百二十万万钱。

   至于统一货币市场,没有五百万万五铢钱流通,就想都别想!

   “缺铜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