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少帝成长计划

第366章 友人赠鲤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2115 2024-05-30 14:42

  汉正武元年秋七月丁丑(十四),楚国,曲阜(fù)。

   作为儒家先圣孔仲尼的故乡,曲阜,无疑是鲁地儒学氛围最浓厚的地方。

   尤其是以弘扬《周礼》为立命之本的鲁儒一脉,更是将曲阜方圆数百里的区域,视为最后的大本营。

   ——就像老刘家将关中,看做最后的老窝一样。

   楚国本就位于汉室东海沿岸,距离长安远数千里,即便和函谷关之间,都还隔着整个梁国。

   自然而热,山高皇帝远的,长安中央对楚国地区的掌控难度,无疑是大了些。

   再加上鲁地,在汉室开国之初,就曾有过‘项羽老窝’的政治污点,更使得其治理难度陡然增加。

   也正是出于这个考量,汉高皇帝刘邦才将自己的亲弟弟封在了楚地,享邑数十城。

   在刘邦看来,弟弟刘交本分憨厚,手腕、能力都足够治理鲁地;且刘交在儒家内部的学术身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鲁儒一脉对汉室中央的对立情绪。

   从最终结果来看,刘邦做的没错。

   有身为荀子再传门徒刘交弹压楚地,鲁儒一脉,确实在汉室鼎立之后踏实了下来。

   ——最起码,没再出现开国初,鲁儒争相为鲁公项羽披麻戴孝的事件。

   但成也此,败也此···

   刘邦只考虑到弟弟刘交的儒士身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鲁地的敌对情绪,但刘邦没考虑到的是:让弟弟刘交成为楚王,反倒使得鲁儒一脉,得到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代言人,和保护伞。

   道理再简单不过:从春秋时期到战国结束,秦统一天下这数百年内,曾兴起一方的学派学说数以百计;但这上百家学派学说当中,洗脑能力最强悍的,当属儒家无疑。

   在一位儒家出身的刘氏宗亲,成为统辖自己的楚王之后,鲁儒一脉,算是迎来了自己最高光的一段时光。

   与之相应的,便是长安中央对楚国,尤其是靠近彭城、曲阜一带的鲁地,几乎丧失了所有实际掌控!

   现如今,长安中央或许能决定楚都彭城的县令,楚王刘郢客的内史、中尉,乃至于诸侯王相。

   但曲阜的县令,却不再是长安朝堂说了算了···

   准确的说:自高皇帝刘邦封弟弟刘交为楚王之后,楚元王刘交以‘尊先圣’的名义,对曲阜许下了很多政治优待。

   而刘邦看着鲁地逐渐安定下去,便也没有过多追问此事。

   自此,祸根埋下。

   现如今,哪怕是楚王刘郢客,在曲阜的鲁儒们面前,都得严格按照周礼,做出诸侯王应有的架势,才能得到理论上、名义上的支持。

   对曲阜地区的行政插手,自然是提都不用提。

   对此,鲁儒一脉的说法也是十分‘在理’:当年元王说要尊孔圣,如今大王却要为难孔圣之后,是何道理?

   这,就是二世楚王刘郢客登基之后,对曲阜县的状况提出疑问时,鲁儒一脉给出的答复。

   ——曲阜,已经是一个绝对不能掀的烫手锅盖了!

   除非长安中央以雷霆之势,将包括孔士一门的所有鲁儒连根拔起,否则曲阜,就见永远是汉室版图上的‘自由国度’。

   在这里,没有汉律汉法,没有朝堂律令,甚至没有楚王诏谕。

   曲阜仅有的十几户‘躬耕之家’,只遵守孔圣人留下的君子六艺,以及论语、六经所记载的道德规范。

   便是在这种奇异,晦暗,又异样祥和的城邑,却坐落着一户满是书香文墨之气,又丝毫不见奢靡之处的矮院。

   在院门外,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做儒士大半,手上攥着一条鱼,面带谦逊的等候主人的接见。

   如果青年这个样子被街坊邻里看见,保不得要问候一句:小伙子,又来了?

   但没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眉清目秀,气质温润,谦逊中又隐隐带有一丝威严的青年,竟然来自长安···

   ······

   “袁令吏又来了?”

   后院,一位年过而立的儒士正端坐于案前,看着眼前的经书残卷,头都不抬对进入书房的仆人问道。

   “呃···”

   儒士突而一问,仆人顿时愣在原地,片刻后又慌忙一拜。

   “唯。”

   “袁令吏着儒袍、冠,正于门外今后。”

   听闻下人的汇报,儒士满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手指抚上了两眼间,不住揉搓起来。

   “唉···”

   “何苦呢···”

   唏嘘片刻,儒士终是面色一定,将目光重新撒向眼前的竹简。

   “转告袁令吏,非吾不见,实府中杂事繁多,无暇见客。”

   “还请袁令吏改日再来。”

   见此,仆人只好深深一拜,正要离去,又好似想起什么般回过身,略有些迟疑的轻语一声:“主君。”

   “方才仆似见袁令吏,乃携礼登门···”

   听到这里,儒士终于是从案前起身,再也没有了研究经书的兴致。

   “堂堂朝廷命官,竟懈礼等吾门···”

   “这是陷吾于不义,逼吾非见不可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