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第331章 四牛之力的另一种用法

  建业。

   原太守府。

   邢道荣,庞统,刘巴聚在一起议事。

   “据报,二个多月前,夏侯惇沿用司马懿之策,在涿郡西北埋伏公孙康义子公孙言,用火攻之计灭了五万骑兵!”

   刘巴对邢道荣和庞统说道:

   “其中,包括了一万‘白马义从’,经此一役,公孙康遭受重创,再也无法对夏侯惇大军形成压倒性优势了!”

   这段时间,原本安排在北方的探子一一回报,让荆南军队中原的战局有了不少了解。

   辽东公孙氏进攻幽州,已有一年多了。

   起初,仗着‘白马义从’无坚不摧之势,摧枯拉朽般接连击败夏侯惇大军,连夺代郡,上谷郡和渔阳郡。

   但后来,在司马懿的连番计策下,公孙康在涿郡吃了许多亏,加上骑兵不善攻城,最后不得不止步于涿郡城下。

   尽管如此,因为骑兵犀利,‘白马义从’更是精锐骑兵,总的来说,夏侯惇依然占据下风,不敢出城决战,只能依城而守。

   可这次火烧公孙康五万骑兵,让其元气大伤,从而失去咄咄逼人之势。

   包括这次损失,去年进攻幽州时候的三十万大军,已经只有二十万了,十万骑兵也只有三万多。

   当然,夏侯惇连续兵败,兵力也是大耗,二十万人马只剩十五万。

   但十五万人马依城而守,只要不出城,就没有怕二十万敌人的道理。

   加上军中拥有武将技的武将不在少数,夏侯惇,司马懿二人更是拥有二阶武将技,认真算来,公孙康反倒要落入下风!

   但据说,‘白马义从’中,有五千不惧杀兵武将技的精锐骑兵,加上骑兵天然优势,所以,夏侯惇和司马懿也不敢出城迎战,依然依托城池防守。

   于是,辽东公孙氏对夏侯惇大军的威胁日益减少,在司马懿的建议下,夏侯惇甚至派曹真带了五万人前去乐陵增援藏霸和曹洪。

   现在的涿郡,只余十万人,但据城而守,加上军中将领的武将技,也足以挡住二十万辽东公孙大军。

   “这么说来,乐陵的孙权反要落入下风了?”

   邢道荣问道。

   “下风不至于!”

   庞统摇头,说道:

   “孙权军中,有大将甘宁和谋士鲁肃,此二人皆有二阶武将技,虽兵力只有八万,但不惧对面藏霸,曹洪,曹真的十五万人!”

   “但孙权也不可能击败藏霸等人就是了,毕竟,一年下来,江东军越来越少,而诸将的技力,恢复又很慢!”

   闻言,邢道荣点了点头。

   的确,藏霸军中也有不少拥有武将技的武将,兵力近乎孙权的两倍,虽然鲁肃和甘宁拥有二阶武将技,奈何技力有限,也不大可能击败对方。

   “颍川方面呢?”

   看向刘巴,邢道荣问道。

   刘巴负责荆南军情报机构,一切消息,都是由他收集再通报过来。

   “我军鄱阳湖之战后不久,周瑜就退兵回到汝南了!”

   刘巴说道:

   “显然,周瑜已经得知江南战况,十有八九不会攻打颍川,看情况,应该在和曹操协商议和之事!”

   “子初,上次派人通知曹操江南战局,曹操可有回信?”

   邢道荣问道。

   当初,打下建业的第一天,邢道荣就让刘巴向上庸的曹操通报消息,目的嘛,不言而喻,就是想让曹操拖住周瑜和孙权。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此一问。

   “路途遥远,还没有消息回来!”

   刘巴摇摇头,说道:

   “但曹操肯定已经知道江南战况了,其实,就算我们没有派人通知,以曹操的精明,周瑜一有议和迹象,他自然就能猜到!”

   这是肯定的,邢道荣和庞统都微微颔首。

   “至于长安和上庸,路途太远,我军要知道详情,还需要一段时间!”

   刘巴补充说道。

   “曹操局势渐稳,很有可能不会放孙权和周瑜回归,但也不可大意,若是北方胡骑再次南下,曹操很有可能迫于压力,和孙权周瑜谈和!”

   庞统拱手说道:

   “主公,我军兵力大幅缩小,目前来看,并没有余力图谋长江以北,暂且稳固阵脚,消化所得,再徐徐图之!”

   “嗯!”

   邢道荣点了点头,说道:

   “士元所言,正和吾意!”

   虽然得了整个江南,但荆南军已经缩减到十几万,这点兵力,若固守荆南四郡那是足够,用来北伐却远远不足。

   加上未来孙权和周瑜必定会南归,荆南军还有的忙,哪有能力继续扩僵拓土?

   ……

   接下来的日子,由庞统主持,荆南军收取建业府库,安置百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沿江布防。

   魏延带军南下取吴郡和会稽郡,其余将士也厉兵秣马,等待即将到临的大战。

   邢道荣自然也没闲着,整日里忙的脚不着地,不是在了解丹阳郡和其余江东郡县情况,就是在城外军中视察。

   时间一晃而过,一月后,中秋前夕。

   这一日,邢道荣正在办公,门外却传来嘈杂声,正要细听,却见大门‘咚’的一声被人踢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