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就是要做皇帝

第三百二十三章 塘报

我就是要做皇帝 空山一先生 2134 2024-05-30 14:43

  深夜,窸窸窣窣的声音在林子之间轻轻响动。

   仓城工地里,陈庆之的帐篷中灯火通明。

   他正在看最新的塘报。

   消息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皇帝东征的车架,已经抵达宜昌郡,并且后续的几十个驿站修建也进入了尾声,基本上完成了合拢,准备逼高欢在当阳打决战。

   另一个则是皇帝在抵达宜昌之后下达了新的赋税改革。

   首先,火耗归公,这一条主要是为了应对农社上缴公粮的时候,地方官员拿损耗来搞事情。

   其次,粮仓制度修改,地方各县全面丧失控制常平仓的可能,而是设置农业署,由朝廷垂直管理各地的种植情况和普及技术革新。

   然后常平仓和地方粮仓全部由粮行改组半商业性质,并且开启了收购标准价的权限。

   相当于地方官的一大特权,就被应昭直接拿走了。

   最后,是在新占领区域推行试点农税的改革,以及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原本执行的土地皇帝所有,天下所有人都给皇帝耕地。

   但应昭给的一半收成用各种方式留下,虽说有进行减免,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就算租了出去,很多人在这几年的耕种之下,发现种粮食不赚钱了。

   于是他们纷纷用现在的土地,去偷偷开工厂或者种植经济作物。

   尤其是蜀地。

   因为应昭的改革在蜀地运行了几年,各项政策大家也都摸通了。

   这就导致了蜀地其实已经出现了将近一百多万亩的耕地流失了。

   至于为什么现在才暴露出来。

   还不是因为今年应昭对外发动一场战争,要抽调各地存粮的时候,这才猛地发现原本的有几十万亩上田,愣是被各地人将这些耕地往山里或者新开垦的土地挪。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原本一亩地能产三百斤,被挪到了山里,直接变成了一百多斤,相当于需要两三亩才能和之前的产量相当。

   这极大的增加了开发成本。

   是严重的浪费!

   但应昭租给老百姓的时候,本来就因为外在的压力极大,也为了让百姓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没有明确要求土地要种植什么。

   这就导致了在宏观上土地开垦数量像是扩张了,但是粮食产量几乎和之前持平。

   毕竟不去种粮食了,跑去种不能吃的经济作物了。

   因此应昭弄出了农业署和指导收购价,准备进行调控。

   同时也要优先保证粮食产量,于是他决定修改农业税。

   对主粮和副粮进行降租,基本做到三十税一的地步。

   然后对于非主粮,诸如甘蔗、麻、葛这些具有加工用途的种植户,执行了丁税。

   也就是所谓的“摊丁入亩”。

   首先上调丁税起征年纪,从十六变成二十。

   其次,要求各个农业署根据各个农社情况配套种植,以农社为单位进行征收,所以每个农社都要配套种植经济作物。

   不管是什么,反正你们自己去找,找到合适的作物,去规划亩数,来承担全县的所有丁税。

   但同时要求保证主粮的安全,所以每个县的人均主粮数量必须包含城市人口的用度,由县令进行调控。

   要是县令做不到,导致出了事情,提头来见。

   应昭已经不打算全面承接玄谈那一套了,而是要天下给我改!

   如果还想着用儒家那一套德治教化或者道家那一套无为而治,只怕治下会第一个动刀弄死你。

   当然,人口一旦激增,势必会导致人地矛盾激烈。

   所以应昭对西南三州,滇黔桂准备加大投资力度,主要是放在驿站、道路、城塞建设上。

   至于城市周围,允许各地农社,前往滇黔桂三州开设分社,承接多出来的人口,让已经成熟的农社,将富裕的资本投入滇黔桂开发之中。

   以及利用分社来承担丁税。

   怎么个承担法?

   允许缴钱!

   各农社在交完了滇黔桂三州的农税之后,肯定会有盈余,那么盈余就可以投入本社的公账,然后上缴分摊到农社头上的丁税。

   反正应昭不管你们种什么,有多少亩土地,就摊多少丁税,直接入亩。

   只是粮田不征,税赋就会直接压到经济田上。

   那么面对人口激增和土地不足的情况,应昭这一套搞下来,会有两个结果。

   第一个,城市凋敝,因为摊丁入亩的缘故,各个农社也一定会想办法将农产品价格提升,进而转嫁矛盾。

   应昭现阶段还需要打仗,征收来的粮食,绝大部分都会封库贮藏,就算卖陈粮给城市,价格也不会低多少。

   所以城市不堪重负,人就会离开,应昭还没有制定城乡区分的户籍制度,只要愿意离开家乡,前往人口稀疏的地方开垦,就能获得土地。

   那么你面对高粮价和去了地方开垦种地之后的稳定收益,会怎么选择?

   第二个,就是农社彼此竞争内耗,导致农社破产。

   当然第二个也就是一说,如果真要出现这种可能,应昭会第一时间动手,该杀杀,该改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