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就是要做皇帝

第112章 入成都

我就是要做皇帝 空山一先生 2116 2024-05-30 14:43

  汶水(岷江)上的船在劈波斩浪,萧大看着萧衍坐在甲板钓鱼,忍不住抱怨道:“这典当铺也太坑了吧!两匹马,一辆马车,居然才给我们三千文,简直抢劫!”

   “你都念叨一路了。”萧衍无奈的说,“对方不是说了嘛!官方指导价处理!而且咱们不是去典当铺买卖,而是马厩署处理。人家是官家的业务,战马才能卖高价,普通驽马能给你一千二百文就很好了。”

   “可还是亏啊!”萧大碎碎念着。

   萧衍摇了摇头,对于自己的家仆秉性也算是了解,念一会儿他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就是纯粹想要找个人说说话。

   “哗啦!”

   萧衍感觉鱼钩一弯,顿时笑了起来,快速朝着天上一拉,一尾大鱼甩着尾巴,劲头可是满足的,差点就让这鱼脱钩了。

   看着这家伙落了甲板还在活蹦乱跳,萧衍哈哈一笑:“这鱼不错,今日有好口福了。”

   “成都到了。”

   船老大喊了一声。

   萧衍明显愣了一下,看向四周,荒地是那么的侧目,让他内心没来由一颤:“此地是成都?怎么可能?”

   难道应昭将成都屠成白地了?

   “对啊,此地就是成都南码头,我们的船直到这里停靠,你们如果要去成都主城,就得靠走的了。现在成都就是一个大工地,处处都在建设。而且成都还没有建城墙呢!咱们一脚踏足的地方,就是成都界呢!”

   船老大听得萧衍的惊颤而笑着解说。

   显然,他也没少接触这样的客人。

   “哦哦……”

   萧衍提着鱼篓,挂着一条鲫鱼的钓竿,茫然站在了红砖铺成的地面看了又看。

   “找到了!”萧大在前头对萧衍他们喊,“这里有路牌!”

   萧衍跟兰钦走上去。

   路牌贴心了标注了地图。

   成都的路进行了统一改革,虽然煤含硫比较多,比较不好用来烧铁,但却可以用来烧砖。

   古时候中国多用青砖,但青砖制造耗水和昂贵,因此多是大户人家用来造房子才制作的。

   但是红砖其实中国也有,是从中亚传来的,不过真正盛行就要很晚了。

   现在应昭用来修路和建设,多是用红砖,原因就是便宜,烧制快。

   至于水泥……不是应昭不想烧,而是经过考量之后选择了停下,烧水泥的能效比太低。

   对付含硫的煤,应昭考虑用洗煤,但洗煤池建设也需要时间,而且石灰岩开采又是一个大头,性价比还不如直接用红砖铺路来得实在。

   夯实了土地之后,在底下铺沙,然后再将红砖阵列排布,正好将他开挖岷江出来的各色泥土全部消耗干净。

   物尽其用嘛!

   反正红砖就是过渡,最多三五年就要换一片,到时候水泥技术一成熟,就能直接更换了。

   所以走在红砖驰道的时候,萧衍感觉很不真实。

   怎么会有这么轻便快捷的道路,而且还不是青石砖那种造景用的耗材,反而好像田间地头和村民屋舍,都会用这种砖石一样。

   走进成都四环,开始能看到人烟了。

   萧衍看着一排排模样周正的屋舍,各色阵列的坊,甚至有时候还能看到四五层楼高的屋舍。

   为了营造各个坊的地标,各家建设公司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将几百年来的老祖宗木瓦工活全部用上,有些甚至趁机推陈出新,将各种技术都用上,越往中心走,排屋变成公寓,坊的外围有店铺直接对着街道,内部也有店铺,供坊内的百姓消费。

   排水、井水、水库管道,大量的饮用水都有了来源,再也不是上游胡乱排放,下游挨得难受。

   这一次综合的治理,注定成都不再具备防守能力了。

   但也更加宜居。

   经过三环,屋舍俨然,人声鼎沸,有拉车的建筑工人,自然也有本地开始卖小吃的百姓。

   没错,三环已经部分完工,人们开始投入生活。

   这几个月,几十万人次的日夜不停工作,岷江拓宽了,屋舍建造起来了,大量的百姓开始和美的生活了。

   “呀,中午了。咱们去吃饭吧。”

   萧大嗅着空气中的芬芳,一下就瞄到了几家店铺,已经熙熙攘攘有人来购物了。

   萧衍没拒绝,走了半天确实也饿了。

   来到了店铺,萧衍看着建筑愣住了。

   店铺整体采用砖木结构,没有进行夯土,不过有加强了黏合能力的土将砖块贴合在一起,四周有斜撑、木柱、横梁的结构。

   砖头只是隔挡,斜撑、木柱和横梁才是平房建筑的灵魂,当然这其中用了不少榫卯技术。

   好处自然是模块化建造,方便快捷。

   坏处就是容易着火。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些木柱都会被包裹上漆,尽可能远离火源地,而且顶层的瓦有相当一部分会用上玻璃透光。

   就跟开了天窗一样。

   所以白天的时候,店铺虽然会因为浓雾显得昏暗一点,但大体上还是很透亮的。

   只是普通人家的屋舍上有琉璃,这是萧衍想象不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