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就是要做皇帝

第三百二十八章 陈庆之初到当阳

我就是要做皇帝 空山一先生 2174 2024-05-30 14:43

  当阳。

   关于陈庆之的调令,自然很快传达到了前线。

   在前线分别是刘章、万俟定、宇文广、谢六四个偏将军。

   其中两个汉化鲜卑,两个汉人。

   都是不算出名的人。

   但也是随着应昭南征北战的老把式。

   听到了关于陈庆之的调令,他们是很不爽的。

   如果应昭安排身侧的皇亲国戚或者几个厉害的将军,他们也就认了。

   怎么安排了一个无名小卒?

   对手可是高欢啊!

   高欢再怎么样,也是第二梯队靠前的猛将,现在天下各方局势都在这一战了。

   他们兴奋的同时,也能感觉到压力重大。

   然后应昭还配合着给他们加压力,多多少少是有点怨气。

   “你们怎么看?”

   “能怎么看?正常看啊!陛下都已经下旨,又是给正将军军衔,又是赐了宝马和宝剑,何等的恩荣?你我可曾见到过有哪位大将军受到这等待遇?就算是刘老将军,不也是没有?”

   刘裕此时,正在汉口督战,虽然当阳要打,但武昌更要打。

   拿下武昌,一旦当阳陆路进展不顺,那刘裕就能从水路沿着汉江冲进去,前后夹击高欢的后路。

   所以刘裕这边,应昭没有挪回来,只是自己不断给高欢施加压力,然后要在当阳击败他。

   可就算是这样,刘裕也没有拿到应昭给的宝剑和宝马,反而让一个黔州冒出来的文官,混到了这份殊荣。

   他们四个是羡慕,但不满或者轻视也都收敛了下来。

   毕竟,应昭的军制和以往的草头兵是不同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军和士兵。

   所有兵都是从地方兵一路朝着常备兵方向靠拢的。

   老兵油子少,年轻化也普遍,团尉、营尉、佰长、排长、什长、伍长都是长期捶打出来的。

   所以这些兵,只按军制打仗。

   听从上头偏将军调遣,也更多是到期了就换人,真正管事的是中层的长官和尉官和各排的宣抚使。

   应昭是铁了心搬来了支部策略,虽然没有组建到什,但也到了排。

   一排五十个人,会配有宣抚使,专门教导读书写字和学习《大同书》。

   所以上层军官不满归不满,陈庆之只要抵达,召开一下会议,按照章程露面,并且召集参谋、参赞们一块商量一下战策,打不了如臂指使磨合战,打打呆仗,也绝对没有问题。

   等了三天,陈庆之从开元仓城在应昭安排的亲卫护送之下,抵达了当阳城。

   当阳城已经被拿下快半个月了,一直都在坚壁清野,安排后方粮道,同时疏离本地的人往后方去打造驿站。

   高欢军的试探一直不少,但都被这一万人打回去了。

   “什么人?下马!”

   士兵在营盘外看到了陈庆之,立刻招呼一声,弓弩手就位瞄准,已经到了一箭之地的陈庆之吓了一跳。

   “驭!”陈庆之拉了缰绳,下马牵着朝着营盘靠近。

   同时有点感慨收回去弓弩的战士们,不愧是常备军的精锐,应昭组织建设这一批兵马,肯定是花了不少心血。

   要说军队待遇,历朝历代,可能就应昭这支最高了。

   全脱产。

   每天都要吃肉,管你猪牛羊鱼,反正肉肯定少不了。

   好在他们的数量,比较少。

   等到了时间,这批战士也会绝大部分复员回家,毕竟也只有开战的时候,应昭才大规模的转训了一批全脱产士兵。

   扫荡清楚之后,应昭按照国家的税赋和生产力估算了一下,他最多保留十万人,五年后可以扩编至二十万。

   但也就二十万,再想往上扩张,至少自己得有上亿人口,以及拥有清代的产出。

   也就是亩产在三百斤以上的土地,占到国家田亩的两成甚至以上。

   不过这批人,依旧是天下第一强军。

   丝毫没有堕了应昭的善兵的威名。

   “吾乃陛下钦封假正军将军陈庆之。”陈庆之上了委任状和虎符。

   守门的卫队看了一眼陈庆之,以及陈庆之后边的亲卫们。

   “龙骧卫。”

   “左率卫。”

   应昭安排的亲卫四个人,分属于两个亲卫系统。

   龙骧卫是新编的,主体是蜀、滇、黔一代的人。

   左率卫就是东宫老人后代组成的。

   回头这些亲卫都会调整,因此算是临时编制。

   “原来是前锋将军大人到任,请稍后,在下这就去请参谋和四位偏军将军。”

   陈庆之点了点头。

   本来按照军职来分,应该叫做偏将军、裨将军、正将军。

   但下边的人觉得三个字没气势,就悄默默的各自加了个军字。

   于是就有了偏军将军、裨军将军、正军将军这三个非正统称呼。

   底下人也称呼,应昭知道了也懒得说什么。

   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领兵数量来看,上千人的都能喊自己校尉,两千多人的喊一个偏军的将军有什么?

   本身将军这个词,就是统领军队的意思。

   后来动词变成名词,赋予了称谓的含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