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赖大爷

第455章 制衡

红楼赖大爷 抛开事实不谈 2103 2024-05-30 14:43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皇帝其实就是心思过重,积劳成疾加上虚耗过度,又不知收敛,从而导致引发了类似中风的急症。

   说人话就是马上风。

   不过,由于救助的及时,太医们忙活了一夜,总算暂时保住了性命。

   国不可一日无君,唯一的皇子尚在襁褓,正隆帝一面严令外松内紧,一面不得命令太医,用了提振精神的虎狼之药。

   “咳咳!皇后来得正好,等诸位阁老过来,朕便册立齐王为太子!”

   “皇上!”田皇后三步并做两步,跪倒在龙榻前,涕泪横流道:“皇上昨日还好好的,这是怎么了?臣妾早上过来请安,还只当皇上只是偶感风寒……未曾想……”

   正隆帝摆了摆手,有气无力道:“皇后既然来了,就在一旁旁听吧!”

   随着皇后和阁臣奉召进殿,一道道旨意也随之传出。

   虽然齐王是皇帝唯一的皇子,但册封太子才算得上法礼上的后继之君。

   况且,太上皇仍然健在,正隆帝不得不考虑这个变数。

   册封太子是为其正名,但仍需要人为其保驾护航。

   皇后毕竟是太子的生母,如果他身体康健,必定会谨防外戚专权,可现在为防主少臣疑,却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当然,深谙权术的正隆帝,当然不会任由一方做大。

   辅政大臣也是必不可少的安排,他深知皇权和官僚体系,是一种博弈关系。

   一旦朝廷的官僚拧成一股绳,那皇权势必会被架空。

   所以,辅政大臣最关键的不是威望,而是忠诚。

   相反,没有威望的大臣,才需要依靠皇权的背书,若是一呼百应,反倒不妥。

   除此以外,就是要分而治之,不能让他们拧成一股绳。

   出于这方面的考量,赖尚荣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人选。

   首先,他并非两榜进士出身,先天被排斥在文官体系之外。

   其次,由于新币的推行,他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这种利益之争本身就不可调和。

   最后,他还是个名声不好的纯臣,只有依附皇权,才能保住这一身皮。

   只是,齐王毕竟尚在襁褓,长此以往未必不会导致一家独大,所以,还必须给他安排一个不可调和的对手。

   正隆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远在西夷的梅恭。

   虽说当初赖尚荣是替自己背锅,下旨外放和促成薛宝琴为妾的都是他,可那毕竟只是暗箱操作。

   知情者除了自己,也就皇后和贾元春寥寥数人,不说她们身处深宫,就以皇后的立场,也不可能实情相告。

   而赖尚荣即便向梅恭解释,怕是也解释不清。

   对于将梅恭外放西夷,他丝毫不担心他心怀怨愤,官字都两张口,更何况身为皇帝的他。

   当初的外放,完全可以说成是保护,加上回来对其委以重任,不怕梅恭不感恩戴德。

   考虑到西夷远在万里之外,路途遥远,当即便下旨重派遣新的使团,接替梅恭的工作。

   甚至,他还打算安排陈译文这个潜邸旧臣,居中调和,避免二人因为内斗延误朝政。

   不过,这些都是身后的安排,眼下除了派遣新的使团,尽快让梅恭回京,其他的旨意都是秘密,只有等到龙驭宾天,才会公之于众。

   当务之急,还是进一步削弱太上皇的影响力。

   毕竟,因为靖王遇害,父子两已经撕破脸,一旦自己支撑不住,难保太上皇不会对自己儿子发难,另立新君。

   好在经过靖王遇害桉,兵部又经过一轮洗礼,如今六部尚书,太上皇旧臣只有礼部和户部两处。

   梅恭出使前,本就是礼部官员,官居鸿胪寺少卿。

   虽然鸿胪寺少卿只是四品官职,但按照惯例,出使前和回来以后都要擢升。

   尚书之位虽然还够不着火候,但他本就翰林出身,只要自己身体支持的住,能在侍郎的位置上待个一年半载,自己再临终托孤,让其升任尚书,也就顺理成章了。

   礼部尚书他打算暂时不动,留待梅恭回京,资历够了再说。

   但户部执掌天下钱粮,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君权之争并非行军打仗,但掌握着天下钱粮,无疑更方便笼络人心。

   这个职位他是一刻也不想耽误,必须牢牢掌握在信得过的人手上。

   故而,在正隆帝的暗示下,户部尚书无奈之下,只能在殿前请辞。

   随即,赖尚荣以户部侍郎,暂时署理户部的任命也下来了。

   而本就缺少尚书的兵部,却被正隆帝,选择性的忽略了。

   将一桩桩旨意下达,正隆帝也耗尽了精力,沉沉的睡了过去。

   而旁听了数个时辰的田皇后,则一面小心翼翼的侍奉左右,一面心里暗自揣度皇帝的想法。

   …………

   “臣,领旨谢恩!”

   “恭喜赖大人,年纪轻轻便署理一部,暂代尚书之职!”

   “周公公客气了!”

   领旨谢恩的赖尚荣从地上起来,掏出一张银票,递给周太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