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赖大爷

第325章 余波

红楼赖大爷 抛开事实不谈 2095 2024-05-30 14:43

  王夫人虽说年逾四旬,但保养得当,又有元春和贾宝玉生母的身份加持,赖尚荣也没有嫌弃。

   如果说在赵姨娘身上,他只是勉强过了过二老爷的瘾,那这回的体悟,却是实打实的酣畅。

   加上先被元春牵累,后被王夫人算计,报复的情绪,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他当然免不了拷问王夫人,为何这般算计自己。

   只是王夫人没敢据实相告,推说是误拿了贾政的药酒,发觉之后才匆忙赶去偏厅,却恰巧碰上赖尚荣出来。

   一时间,不知如何解释,便选择慌忙躲避。

   这个解释,赖尚荣是不信的,不过也只能对她小惩大戒。

   既然有所隐瞒,并未交底,赖尚荣也懒得理会她如何善后,如何向薛姨妈解释,丢下二人在偏厅迟迟不归的行径。

   这毕竟是她的咎由自取,他只是一个受害者。

   当然,报复一时爽,也不是没有后遗症,毕竟他不清楚王夫人的真实想法。

   虽然,王夫人屡次询问他是否消了气,但那种形而上的东西,他又怎么可能猜到。

   正因为摸不清王夫人的真实态度,此后一连十多天,他都没有再去过荣府。

   甚至,就连邢岫烟的生辰,也只请了一天休沐,陪着她草草过了一回,就连荣府内的林黛玉都没有邀请。

   不是他区别对待,而是近来风向有些偏颇,让他心怀惴惴,没有庆贺的心情。

   后宫之中的妃嫔,本就大多出身朝臣、勋贵人家。

   而随着两次椒房卷属看视之期过后,贤德妃贾元春,被责令闭门反省的消息,也不可避免的传到了宫外,有心之人的耳中。

   虽然,这只是后宫中的一件小事,甚至宫中有此遭遇的妃嫔,也不在少数。

   但也要视情况而定,天家无小事,事事关乎天下,并非一句虚言。

   如果被罚的妃嫔,并无什么身份背景,那自然不足以引起重视。

   荣国府虽然大不如前,但荣府出身的赖尚荣,却是圣卷正隆,又手握盐铁、国营二司,全都是油水十足。

   虽然朝臣们并不清楚,皇帝责罚元春的具体原因,但在他们看来,赖尚荣出身荣府,与元春被罚,其中不无关联。

   尤其,梅恭退婚和临走时,所散布的那些谣言,难免让朝臣以为,是正隆帝对赖尚荣有了猜忌之心。

   以至于,事情不可避免的持续发酵。

   率先行动起来的是御史台,言官本就有风闻奏报之权,且不以言获罪,于是纷纷抓住坊间传闻,弹劾赖尚荣行为不端,有失国体。

   礼部也紧随其后,质疑赖尚荣在接见鲜、倭两国使臣,处置外交事宜时,无视朝廷利益,做出诸般不符合大夏利益的承诺。

   最后,户部右侍郎更是于早朝之上,公开弹劾赖尚荣,擅自挪用国库营收,为工人建造房舍,笼络人心,居心叵测。

   如果说没有在后宫中,窥视到元春的春光乍泄,赖尚荣不会多加揣测。

   毕竟,桩桩件件他要么先行奏报,要么可以算是替皇帝背了锅。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他不得不多想,甚至怀疑,这些弹劾是不是出于皇帝的授意。

   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这几天袁成涛、孙运、陈武等人奔走筹谋,他都看在眼里,人心可用。

   只是越是这样的时候,他越不敢轻举妄动,怀疑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于是强行制止了,他们的冲动之举。

   同样为此烦恼的,还有正隆帝。

   他之所以只对元春小惩大戒,一方面确实恼火,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安抚赖尚荣。

   不成想,却引起满朝文武如此大的反应。

   其实朝臣的目的不尽相同,御史台是想剔除他这颗老鼠屎,礼部确实认为他有违朝廷利益。

   户部和其余文臣武将,则是眼红国营司的好处。

   因为国营司是赖尚荣一手兴办,也将国营司经营的水泼不进,一旦他失势倒台,那空出来的位置,无论如何总能分上一杯羹。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满朝文武勠力同心,不但从侧面证明了赖尚荣是个孤臣,也让正隆帝心生紧惕。

   力排众议使用赵括的赵孝成王,就真的傻吗?

   其实不然。

   赵国都上演将相和了,哪个君王能够放心?

   而且赵括并非一无是处,长平之战换了廉颇就一定能赢白起?

   兵力上的差距是摆在面前的现实。

   许多人只看到赵军全军覆没,却没看到秦军的伤亡,也忽略了全歼背后,有多少是被战后坑杀的事实。

   长平之战秦军只能说是惨胜,或许正是因为伤亡太大,白起难以接受,才坑杀泄愤。

   熟读史书的正隆帝,对于这些都心知肚明。

   而今满朝文武,参劾赖尚荣,一旦借题发挥顺势而为,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谁还敢心无旁骛的做孤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