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全线崩溃的金贼大军
第222章 全线崩溃的金贼大军
赵煊在扩大冀州捷报的影响力。
因为这是大宋的一场重要的胜利,是对靖康元年金贼南下兵围京师的耻辱的洗刷。
也是时候让大宋的子民们知道,所有人都应该站起来了。
他是谁?
他是守住了大宋江山的大宋帝王。
拥有着岳飞等这样忠诚之士。
只要是赵煊不是真正昏庸无能,也不是那种残暴不仁的暴君。
他就能够一直坐稳这个位置。
他相信,秦桧、李纲、何栗等等这些大臣们最终可能会背叛自己。
但是有一个人,一定不会背叛自己。
那个人就是岳飞!
这就是赵煊的底气。
他想要做朱元璋那样的帝王,杀的朝野干干净净,一派清明。
只不过嘛。
还是那句话。
现在一切以北伐为重。
所以,在宗泽取得了冀州的胜利之后,赵煊给了国子监、太学府的学子们,也算是天下学子们一个考题,那就是募捐和宣扬将士们忠君爱国的思想。
一个邸报上面,描述了为什么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及为何会有国家这个词。
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而国也是千千万万个家组成。
将士们之所以愿意浴血奋战,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亲人不遭受金贼的劫掠,不遭受战火的侵袭。
这一篇《国家论》也被杨时等人慢慢地捧起来,而国家这个概念也再一次得到了加强。
百姓们的思想在有了邸报之后,似乎慢慢地开始觉醒了。
但是却也还是要给他们一个时间来消化,给他们一个时间来接受这种思想。
或许,第一代的人并不理解,但是第二代的人,在这种思想的洗礼下,肯定会明白的。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赵煊要做的就是让百姓们的思想开始慢慢地提升,让整个大宋王朝的人的眼界得到一个提升。
禁锢思想,那就是走向灭亡!
太学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一个考验,并非是科举,完成了,可能也不太会直接当官。
逢进必考。
这是大宋如今对官职的要求。
举荐已经不存在了。
用赵煊的话来说,为的就是公平和公正。
不过,有了邸报上面的国家论作为思想指导,再加上杨时等人的添砖加瓦。
新的学派,新的思想也犹如雨后春笋一样,慢慢地冒头了。
赵煊有着三个情报组织,稳稳地控制着地方,自然也不会任由那些个不好的思想出现在百姓之中。
像是什么弥勒教,又或者是什么白莲教那种,直接就是邪教了。
当然,现在还没有出现。
除此之外。
赵煊还开设了官方的镖局,名字就叫做同福镖局,镖局和驿站进行了合作。
镖局里面的镖师,大部分都是那些伤兵,而驿站里面的驿卒,也开始安排伤兵,他们战斗力减弱了,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丧失了劳动力。
当然,也有不少却是是丧失劳动力,比如断了腿的,还有一些,直接半身不遂了。
这些伤兵,其实也都有安置。
蔡京是个奸相不假,不过,他也做了一些看起来还像是那么回事儿的政策,比如养老院和孤儿院。
只不过,当时的官府在它手中也是腐败不堪,他提出来的这两个院,建造起来之后,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倒是赵煊在清肃朝野之后,让地方上的官员继续延续这个政策,收留了一些孤寡养着。
宋朝时期也是孝道大于天的时候,像是那种直接把老人丢弃在外的男人,可是要被抽鞭子的,还会挨板子。
这是写在了宋刑统里面的宋律。
赵煊则是把那些完全失去了行动力的伤兵,养在了养老院中,一切费用有朝廷支出。
同时,也对这方面进行了监管。
很多政策实施了。
并且监管的力度比较大,监管的范围也比较大,对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也是一个考验。
做不好。
轻则罢官。
重则抄家斩首。
大宋的官员可没有以前那么好当了。
但是人人却都追名逐利。
毕竟,为官一任,治理一方,真要是有功,那可是能够上邸报的啊!
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在房州有一位“青天”知州,名叫朱胜非。
此人本来是东道副总管,因为金贼南下劫掠,在赵煊布局京畿路,河东路以后,他就被调派到了地方上,后来也做出了一些功绩,在房州出现了一些反贼之后,他就担任了房州的知州。
上任之后,就很快平定了反贼之乱,又是让当地的大户分土地来,又是让他们捐钱,买了种子,开荒种地,还让当地百姓从事生产,把当地的一些特产都卖给了他招揽来的行脚商。
房州的蜂蜜、房州的黄酒、房州的绿松石等,都成了有名的房州特有商品。
不仅如此,朱胜非还翻出了一些陈年旧案,为那些蒙冤受屈的人平冤昭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