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

第九十一章 李纲持剑献良策

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 余秦唐 2796 2024-05-30 14:43

  大宋朝其实也有过赐予重臣特殊权柄之事。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仁宗时期的包拯,铁面无私辨忠奸,两袖清风为国祚。

   当然,历史上仁宗并未赐予包拯三大铡刀,准许他先斩后奏之权。

   但是在大宋朝,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对于文官来说,这种似乎又像是壮大了他们文官的权柄和声誉,隐隐可以和皇权对抗。

   李纲有着从龙之功,还有保卫京师之功。

   御赐尚方宝剑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陛下一下子就赏赐了两把,东府一把、军机院一把,其圣意也就耐人寻味了。

   特别是那一番话一出。

   以后这朝堂怕是也不得安生了,不想被打入大理寺天牢,那就要老老实实地做事儿。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肺之辈,滚滚当道!

   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以至于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不曾想陛下竟然有着这样的文采,却又有着这样的看法,把他们给骂了一顿。

   其实这一句话出自于三国演义,明朝时期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写,乃是诸葛孔明骂死王朗的桥段。

   赵煊以前就喜欢看三国演义,后来又是在网上看了很多相关的鬼畜视频,也就记住了这番话,也正好在这时候用出来。

   至于还担心大臣掀桌子。

   这已经是不太可能了。

   首先。

   赵煊两次守住了东京城。

   其次,他也让大宋挺起了脊梁骨,李纲、宗泽、张叔夜等武将们必然是支持他的,就是李彦仙、岳飞等这种才崭露头角的武将,定然也是支持赵煊。

   因为他们心中还有大义,还有大宋国祚。

   他们需要赵煊这样的官家坐镇京师,他们也好领军作战,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除此之外。

   赵煊还提拔了秦桧,原谅了王时雍,又用王宗濋、何栗这种听话的大臣。

   有了他们。

   剩下来的那些个大臣,还真不敢冒头反抗。

   更为关键的是,赵煊已经深得民心。

   世人对现在的官家,谁不是竖起大拇指呢!

   这里面的关系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赵煊需要何栗、王宗濋、秦桧这样的佞臣,也需要李纲、宗泽、张叔夜这样的忠臣。

   同样的,他们也需要赵煊这样的官家。

   何栗是被赵煊提拔起来成为了尚书右仆射,虽然没有正是任命为太宰、少宰,但是以官来论的话,他已经算是大宋的宰相了。

   因为大宋的官和职是分开的,这种制度也是大宋后期出现了冗官的原因之一。

   如果换了一个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栗还能继续担任尚书右仆射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何栗必须要全力支持赵煊,也要维护赵煊。

   这是何栗的门客幕僚给他的建议。

   而秦桧心中更是清楚,他也看的清楚大势,如今优势在赵煊,连斩杀了唐恪这样的一品大员,当朝的太宰,都能够安然无恙。

   可想而知,赵煊如今是有多么的深得人心。

   毕竟大家也都是靠着赵煊的一力主战,最后保下了京师,保住了大宋的国祚。

   赵煊现在就算是再继续斩杀朝中的大员,估计都不会有事儿。

   三皇子赵楷看起来贤明,然而其行事太过于拘束,还有一些懦弱,两次施策,却都被赵煊以强硬的手段给压下来了。

   如今更是躲在了郓王府上不出来。

   这样的皇子。

   已经没人去支持他了。

   而且,京师未曾被金贼踏破,国祚还在,行在还在,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东京。

   到时候,陛下还会缺人吗?

   现在不表现的好一些,到时候被陛下所不喜,排挤出去怕是在所难免。

   一个一个也都学乖了。

   宗泽接了尚方宝剑。

   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赵煊这才对李纲问道:“伯纪,如今还有不少义军前来京师,以前出城的百姓也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京师的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便是重中之重。”

   “还有赋税,战火起,军饷就不能废。”

   “战士们在外出生入死,朝廷不能还让他们寒了心,该有的军饷和抚恤金,都要发放到位。”

   “你先来说说,如今收了多少赋税,又能拿出多少粮食来。”

   李纲抱剑施礼。

   “陛下,如今河北之地有战事,这河北的粮食是收不回来了。”

   “不过刘统制南下的时候,带来了七十万百姓,同时,还有一百万石的粮食。”

   “这些粮食倒是可以安顿那七十万百姓。”

   “臣则是从江南路、淮南路、两浙路等调运粮食,已经收上来五百万石。”

   “这些粮食,可以供京师今年一年的用度。”

   李纲不愧是能臣。

   短短时间,就能够调运这么多的粮食。

   这要是何栗,恐怕也就只能是从江南路那边求一点儿粮食支援京师了。

   金贼撤走七天了。

   李纲第一天就直接下江南,拿着赵煊的令牌一路收粮,一句话,收不上粮食,那就人头见君王!

   赵煊已经是凶名在外,谁还敢不从之?

   不过,这些个官员自然是使劲儿剥削百姓,征加赋税,抢了百姓手中的粮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宋的腐败早已经是积重难返。

   赵煊也才来两个多月,此前也一直在守城,根本就没有机会肃正朝纲。

   而真要是肃正朝纲,也不能大开大合,直接自上而下,翻一个底朝天。

   改革真要是这么容易。

   那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败者了。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还有元丰改制。

   这些改革对于大宋而言,对于历史而言,其实都有着重大意义。

   可惜,最后还是没能阻止大宋的灭亡。

   原因就在于这个时代有着他自身的局限性,而这个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皇权。

   赵煊也有心想要改革,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御赐宝剑,慢慢来,先肃正了朝堂,再治理在野各州郡县的官员。

   北宋和南宋之际好像还是出现了不少的名臣、忠臣、能臣,有这些人,就不信不能把大宋换个颜色!

   赵煊听到李纲的禀报,自然是称赞了一番。

   李纲继续道:“陛下,臣有一策,可保朝廷于两个月内收齐各路赋税。”

  喜欢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请大家收藏:(www.xs4.cc)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