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年关都没有这么热闹呢!
第181章 年关都没有这么热闹呢!
韩世忠的一份捷报让整个京师本来还有一些阴沉的天空,顿时变得明朗起来。
在宗泽等一干人开始前往河东路、河西路、北上濮州的时候,他们都知道,大宋即将要和大金不死不休。
而等到宗泽、岳飞等连续收复了失地,连隆德府都打下来了,那张邦昌也被送到了京师斩首示众以后,赵宋上上下下突然就硬气起来了。
就好像是队长突然从一个瘦小子变成了大高个,身材上的优势,给了人一个强大的自信心。
赵宋的大军在外接连传来捷报,打的金贼接连后退。
自然是给了赵宋上上下下强大的自信心,毕竟,像是李纲、宗泽、张叔夜、张浚等,那都是坚定的主战派。
祖宗疆土,岂能丢之?
关键是,对于很多文臣武将而言,他们就好像是有了开疆扩土的伟大功绩一样,知道从这之后,大宋的历史必然将会铭记他们每一个人的功劳。
最起码,名垂青史吧。
谁又不想出人头地,谁又不想流芳百世?
十月二十八。
天气已经渐渐转凉。
秋风起。
黄叶落。
赵煊扶着挺着大肚子的朱皇后在祈福。
算算时间。
朱皇后马上就要临产了。
在这个医疗知识以及设施比较差的年代,赵煊是万分小心,却也不能紧张过度。
不能给朱皇后也带来了影响。
阳光明媚。
正是秋游的好时机。
王宗濋、荆超两人负责出行的安全,浩浩荡荡,差不多有一千人。
赵煊不想自己也成为了被刺杀而死的帝王。
虽然,在京师这一片,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有一些事情,不好说。
根据自己手中的情报来看,想要他死的人,其实还是比较多的。
就连那燕王赵俣、越王赵偲都颇有微词,还联合了一些郡王,开始私下里搞小动作。
赵煊的网已经撒下去了,也就差饵料了。
康王赵构确实是一把不错的刀,用起来十分顺手,听闻,他在汉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现,也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证据,如今正在往回赶。
等到赵构到了京师,到时候便是有一场好戏看了。
赵煊也一直在准备着。
进入寺庙,开始烧香拜佛。
赵煊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朱皇后,为了朱皇后肚子里面的孩子。
在祈福结束之后。
他下令,让这寺庙的高僧前往英灵殿。
去岁就开始让人建造的英灵殿,其实也已经完工好几个月了。
赵煊也让人为靖康年战死沙场的宿将,画上了人像,放上了灵位,供起来。
都是大宋的功臣,为了护卫大宋而血战沙场,理应得到敬仰。
为了能够平息文臣们的不满,赵煊也让几个死去的文臣上榜,算是一个安慰。
种师中、种师道是第一列。
至于姚古,因为未能救援及时,贻误战机,所以功过相抵,直接成了第三等。
赵煊也有意让那些个武夫知晓,是非功过自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
谁若是怯战不前,必然会受到惩罚,也会因此而背负一个骂名。
要不是姚古之后姚友仲如今继承了姚家军,并且有了一些功劳,姚古怕是真的要背上骂名了。
让高僧去英灵殿吟诵佛经,超度英灵,也是赵煊早已经决定好的事情。
只是借助这一次的祈福之行,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国家大事,偌大的江山,地方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摆在赵煊的面前。
这就是想要当一个好皇帝的代价。
还没回城。
就见到何栗带着人匆匆来寻。
“陛下。”
“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啊!”
何栗一边说,一边拿出了一份战报。
这一封战报来自于岳飞。
邺城一战。
重伤完颜银术可。
大大小小,也算是一场胜利。
有了胜利。
那自然要上报,让朝廷嘉奖一番。
赵煊看完之后颇为高兴,“好,邺城大捷,岳鹏举不愧是朕的腰胆!”
虽然如今的捷报时不时就会传来,但是对于赵煊以及赵宋上上下下来说,从来不会觉得厌烦,更是希望每一天都能够听到捷报。
须知道。
战争打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兵力强弱。
也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军事装备好坏。
也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帅才名将多少。
其中,也涉及到了两国之间的朝廷是否能够全力支持,更涉及到两国之间的经济。
因为战争本就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这个消耗是没有一点儿的汇报。
战争能够带来什么?
给将士们发放军饷以及赏赐等等。
要给将士们发放铠甲、兵器、衣袍等等,还要配上足够多的战马。
更为关键的是粮食,是辎重。
没有足够多的粮食以及辎重,能够支持百万大军在前线作战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