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问鼎十国

第七十五章 陌刀 大斧

问鼎十国 无言不信 2152 2024-05-30 14:43

  契丹军阵。

   耶律必摄、耶律屋质对于这些年精心打造的铁林军以及皮室鹰军很有信心。

   两人都在眺望着战场,期待铁林军以及皮室鹰军的表现。

   结果大片大片的铁林军如韭菜一般倒下,耶律必摄、耶律屋质顿时瞠目结舌。

   他们远在后方,对于前线的情况看得并不是很清楚。

   只能依稀看铁林军倒下,并不清楚中原军阵地站位问题。

   耶律必摄气急败坏地大叫:“宝能怎么回事,怎么敢用铁林军硬抗弩阵?”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自罗幼度得中原以后,便公开表示与契丹为世仇,不死不休。

   面对如此压力,契丹一直在与中原作军备竞赛。

   中原鼓励技术发展,契丹也是如此。

   除了推广自身的科技发展,他还想方设法地从中原、西方盗取求购先进的技术。

   在这种环境下,契丹的冶炼技术也有十足的进步发展。

   他们特地从吐蕃请来了精于具装骑甲的工匠,从而研发出适合契丹的具装骑甲,训练成军,称之为铁林军。

   为了组建这一支纵横天下的精锐劲旅,耶律必摄自己缩衣节食,还不惜得罪权贵,整治贪腐,提高百姓赋税,甚至免除死刑,所有罪犯皆送入矿山采矿,可谓呕心沥血。

   铁林军组成之日,耶律必摄亲自阅军,看着重甲铁骑的煌煌天威,心情大悦,顿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天下有谁能硬抗如此强兵?

   他心中有多自豪,这一刻便有多心疼。

   铁林军的构成不论是战马还是铠甲乃至马背上的骑手都是宝贝,就这样成片成片倒下。

   耶律必摄险些气背过去。

   耶律屋质并没有接话,他也不知为何。

   契丹中原是世仇,相互敌对百年之久。

   对于彼此的战术战法,早就知根知底,不存在什么秘密。

   铁林军面试的时候,他们就试过具装甲具的防御力。

   弓箭是很难给具装甲具制造致命伤害的,但强弩例外。

   强弩的威力不是寻常铁甲能够抵消的……

   故而铁林军的第一条禁忌就是不能打头阵,硬抗中原的弩兵阵。

   他们甚至针对性地设置了一套战术,以血肉之躯硬接一轮甚至两轮的弩击,为铁林军创造近身的机会。

   以道理而言,铁林军是不可能硬扛弩阵的。

   这个问题其实萧屈烈、宝能大师也想知道。

   他们好似做梦一样,原本以为会是摧枯拉朽的局面,结果完全相反。

   他们的攻势为一轮密集的箭雨所阻,箭雨范围之内的铁林军完全失去建制。

   为什么弓箭会有如此威力?

   这不应该是劲弩才有的威力?

   两人脑海中都浮现了如此问题。

   萧屈烈已经左右分散,对向了左右翼的骑兵,也不知详情。

   宝能大师却发现了,对方使用的确确实实是劲弩。

   就在他的身侧的亲卫,有一人左手腕中箭。

   强劲的弩箭直接射穿了他的手腕铁甲,细长的弩失射入他的头盔,正中前额。

   不过因为余力已消,弩失只是在他前额留了一道口子,并没有直接取他性命。

   细长的弩失就挂在头盔上……

   宝能大师看着敌方的阵容,怎么看都不向能够布置弩阵的阵型。

   对方是用弓箭射出了弩失?

   宝能大师不知哪里出了问题,也无暇纠结其他。

   对付弩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着损失冲过去和对方肉搏。只有迅速接近敌人,弩箭的威力才能无从发挥,才有扳回的机会。

   宝能大师完全不顾人马悲嘶以及阵头混乱,放声高呼:“不管其他,冲上去,咬住他们。”

   铁林军的兵士都久经战阵,都是胆气非凡的战士。此时虽然伤亡惨重之极,但面对主将的呼喝,其他人仍然如蚁聚一般,紧跟其后,毫不畏缩,奋勇争先。

   见此一幕的罗幼度忍不住暗叫了声:“好家伙!”

   寻常的兵卒面对神臂弓如此大规模的袭击,早就军心涣散,溃不成阵。

   契丹竟然能够稳住场面,继续突进,确实了不得。

   不过!

   罗幼度脸上的笑容愈盛,静静的看着大虞军人的表现。

   还没有等铁林军重新组织起攻势,刘福所率的神卫军跃过了前排的塔盾兵以及他们身后的长枪兵,冲向了契丹的铁林军。

   他们对骑兵发动了反冲锋。

   远处的耶律必摄、耶律屋质等人见宝能大师稳住了局面,再次发动进攻,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们最怕宝能大师没能抗住压力,想要撤退,以此来避开弩箭的射程。

   真要这样做了,将会受到更加沉重的打击。

   现在铁林军虽损失惨重,却始终保持战力,只要能够近身,便是碾压之局。

   什么刀枪剑戟都难以对铁林军造成伤害。

   耶律必摄已经瞪圆了眼睛,准备欣赏铁林军陷阵之威。

   紧接着他却发现无数中原兵卒竟然先一步对着他们的铁林军发动了冲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